發。只因兩國兵力相當,又有馬連山這道天塹橫在中間,誰都不曾討到便宜。
兩國的最後一戰是在十三四年之前,魏國興兵大舉犯邊,遭到解國公所率領的解家軍的迎頭痛擊。魏國損失慘重,退兵求和。奉上大批金銀財帛和駿馬牛羊,並將皇二子作為質子送往大晉。
依解國公的意思,理應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以雪三百年前分疆裂國之恥。先帝卻痴迷於魏國進貢的美女,強令解國公退兵。
解國公蒙冤慘死之後,曾有不少人擔心魏國會趁虛而入,再度犯邊,然而並沒有。五年前,一直作為質子生活在大晉的魏國二皇子突然亡故,魏國非但沒有追查二皇子死因,還送上大量財帛,又將年僅十一歲的三皇子送到大晉,繼續充當質子。
沐蘭方才在宮門外見到的那個少年,正是魏國的三皇子杜舜文。
魏國這種忍氣吞聲的做法,使得身為質子的杜舜文備受蔑視。加之他本身性格懦弱,不似其兄那般圓滑世故,時常遭到皇室子孫和世家子弟的欺辱。
新帝登基之後,他的境遇愈發地糟了,被果親王和那些世家子弟捉弄取樂已成家常便飯,果親王甚至當眾稱其為“本王的玩物”。
沐蘭此前從未見過杜舜文,更沒有去過魏國,實在想不通那似曾相識的感覺從何而來,只能歸為錯覺。
遂按下這一頭,跟安老太君問起另一件比較在意的事情,“祖母,您說的那戶人家是怎一回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