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臣願任之。至於統領各州之伯,臣實不敢當。”帝堯不答應,太尉舜等又從旁相勸,禹只得頓首受命。
第二個受封的就是棄。因為他的母家是有邰氏,洪水橫流,國已不存。姜嫄亦早死,臨終的時候,殷殷以母家為念,所以帝堯就封他在邰。又因為他是帝嚳的長子,直接黃帝的這一系,所以賜姓姬氏。
第三個受封的契,賜姓子氏,封地在商。
第四個受封的是伯夷。那時羲仲、羲叔、和種、和叔告老的告老,嗚呼的嗚呼。四嶽之官,因為甚難其選,所以並作一官,就是他一個人充當。數載以來,其績甚著,因此這次亦封他一個大邑,其地在呂。因為他是神農氏之後,所以賜姓姜氏。
第五個受封的是益,因為他上有父親皋陶,不便獨立一國,所以不封他土地,單單賜他一個姓,是嬴氏。
五個人封過了,其餘八元、八愷、皋陶、夔、之交、國哀、真窺、橫革、昭明、郭支等都賜以官職,並大章、豎亥亦都有賞賜。海э�湮藪蠊Γ��嵌嗄晁媸癱甲擼�嘧判燎冢��砸嚳饉�桓齬�粒�淶卦諗懟5畢輪諶私栽侔蓴�琢焓埽�烙洩�Р皇堋N拿�仕��剩��擔骸爸駒謨衛�釒冢�輝阜�佟!�
”禹道:“方今聖明之世,上下草木鳥獸皆須設官管理。汝既有大功,況又善於豢龍,理應在此,輔助郅治,豈可輕自高尚,翛然世外。你看由余是個天將,尚受帝命,汝何妨暫時就職呢?
”郭支道:“夏伯之言固然不錯,但是某的意思,覺得居住在此,總不如遨遊四海的爽快。真所謂士各有志,連某自己亦不知道是何心腸。至於聖明之世,豢龍固然亦是要事,好在董父現在研究得很精,技術已不下於某。有他在此,儘可以點綴太平,不必再用某了。”禹見他說到如此,不好再強,只得替他轉奏帝堯,準其辭職。郭支便駕首兩龍,翱翔而去,後來不知所終。
且說帝堯分封群臣之後,過了幾日,又想舉行那個禪讓大典。太尉舜又竭力固辭,就是臣下亦都向帝堯勸諫,說道:“現在舜已攝政多年,一切事權已與天子無異,何必再爭此虛名。
()免費電子書下載
假使一定要禪位與他,在臣等固然知道是聖天子謙恭之度。但是到了後世,讀史的人看見上古之世,有一個臣子忽變為人君;人君忽降為臣子的事蹟,他以小人之腹推測起來,必定疑心到舜有什麼篡竊之心,帝有什麼逼迫之辱,都是說不定的,豈不是好事反成惡事嗎?還有一層,就使帝一定要排舜,亦儘可等到萬歲之後。假使舜果然天與人歸,那麼天下當然是他的。假使現在就禪位與他,恐怕後世要發生兩項流弊。一項是輕率庸妄的君主,貪禪讓的美名,不管臣子的才德如何,隨便拿君位來撣讓。國家人民,不但不受其福,反因而大亂,此一層是要防到的。還有一種,是權姦凶悖的臣子要想篡奪天下,硬逼君主禪位給他,而表面上反說是君主自己情願的,這樣看來,豈不是又將好事變成惡例嗎?所以臣等的意見,帝現在萬萬不可讓位,叫舜攝政就是了。假使帝萬歲之後,那麼且再看天意,且再看人心,未知帝意如何?”
帝堯給他們這樣一說,到也無可再說,只好將這禪位之心打消。但是他那個捨去天下之心終是耿耿不釋。後來忽然想到一法,道:“哦,是了。我在這裡,舜雖則攝政,但是一切政事仍舊要來稟命,出去對臣民釋出,還是說我的意思。這個固然亦是他的恭敬,然而我太麻煩了,而且未免掠美了,不如走開了吧。”
主意打定,恰好次日舜與禹同來見帝。舜為的是改組官職之事,因為大樂正質因病出缺。司馬一官本來是大司農棄兼任的,水土既平,一切農事亟待籌劃,無暇兼顧,所以舜的意思要想自己兼司徒之官,叫契調任大司馬,禹任大司空,棄做大司疇,夔任大樂正,垂任工師,伯夷作秩宗,皋陶任大理,伯益掌山川之事,九子分任九職,各治其事,庶幾容易奏功。”
帝堯聽了,當然允許。
禹為的是奉命出巡之事,明日就要動身,所以特來請訓。
帝堯道:“朕少時受封於陶,立國雖不久,但那邊的風土人情到此刻獨覺戀戀。吾母當時亦極歡喜住在那邊。從前天下未平,朕不敢作逸樂之想,現在幸而大功告成,朕付託業已得人,打算趁此耆年,再到那邊去遊玩幾年。汝此次各處巡行,倘到那邊,可為朕視地築一所遊宮,以為朕休息之地。不過有兩項要注意:第一不可傷財,愈儉愈妙;第二不可擾民。萬一那邊人民稠密,土地開闢,沒有相當隙地,就使離遠一點亦不妨。”
禹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