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得到什麼,所以一名叫如意珠。從終北國回到中國幾千萬裡,崇伯等凡夫縱使騎了龍走回來,途中亦非常困難。現在將這珠拿去,一顆交給崇伯,一顆交給伯益。叫他們騎上龍之後,緊緊握住此珠,心中刻刻想道我要到某地去。那麼兩條龍自會奮迅而前,達到目的之地,恐怕比那日(犭巨)(棠風)風颳去還要快些呢。不過珠是借來的,用過之後,即須歸還。’某等受了此珠,隨即來此,照這方法想著,果然立刻就到了。”說罷,將兩珠交與文命。
文命一看,其珠之大四倍於龍眼,光彩耀目,不可逼視,真是異寶。就將一顆交與伯益,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回去吧。”
哪知剛剛起身,又被終北國人團團圍住,原來他們看見文命之裝束已經奇異極了。現在又見七員天將戎服執兵,而且從天而下,尤為見所未見。所以大家呼朋引類,擠過來看,直圍得水洩不通,不能潰圍而出。文命等再三和他們申說,叫他們讓路,但是散了一圈,又擠進一圈,終究不能出去。後來伯益和七員天將道:“他們如此擠緊了看,必是看諸位,請諸位先到原地相等吧。諸位一去,他們必散了。”天將道是,立刻凌空而起,故意緩緩而去。終北國人始則舉頭仰望,繼則跟逐而行,長圍始解。然而還有幾個仍來問文命何以能凌空飛行的原故。文命告訴他是個天神的神術,他們亦莫名其妙,連呼怪事而已。
終北人既散,文命等想回歸舊處,哪知路不認識了。當初文命等探那座壺嶺山的時候,原是記著向北行的,後來環山一週,就迷了方向。原來終北國的地勢只有當中一座山可做標準,而那山形又是渾圓,一無峻峭之處可以做記號,又無樹木可以定方向。四面一望,處處相同。沿著神瀵之溪走,四四相分,岐之又岐,弄得來辨不清楚。問問那些終北國人,又叫不出一個地名。而且他們到處為家,任何地方都是一樣,除出山叫壺嶺,水口叫滋|穴之外,更沒有第三個地名,就使問也不能清楚,這是真大窘了。
後來文命忽然想到,就和伯益說道:“我們何妨試試這如意珠呢。”說罷,和伯益兩個從衣袋中取出如意珠,緊握在手中,一心想到真窺醉臥之牡,隨即信步而走。果然不到多時,已見七員天將騰在空中,並兩條龍亦在空際盤舞。在他們下面,卻又是人山人海,挨擠重重,原來他們既然看得天將等稀奇,又看得兩龍稀奇,所以又把天將等裹人重圍。後來天將等深恐文命尋找不到,所以又到空中眺望,卻好做了一個標幟。文命等雖則到了,但是密密層層的人叢中苦於擠不進去。後來二龍漸漸下降,那些人紛紛躲避,文命等方才趁勢入內,與郭支、橫革等相見。那時真窺早已醉了,計算日期,已在十日之外。
文命忙向郭支道:“我們耽延久了,快走吧。”之交等即將行李安放龍身,大家一一跨上龍背。那時終北國人重複圍繞近來。
文命等遙向他們致一聲“騷擾”,那兩龍已冉冉升起,終北國人一直望到龍影不見,方才罷休。
且說文命、伯益方跨兩龍,天將等夾輔向南而行。文命等謹遵西王母之囑,緊握掌珠,念切舊地,果然那二龍進行得非常之快。過了半日,龍身漸漸下降,仔細一看,原來正是前日在此遇風之地。大家都佩服仙家至寶,說道:“這個真叫作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了。”大眾下龍休息,文命一面叫天將等去還珠,一面和伯益說道:“某從前聽見說,黃帝軒轅氏曾做一夢,夢見遊歷華胥國,那民風淳厚,真是太古之世。現在我們遊歷終北國,這個民俗比到華胥國似乎還要高一層,而且是真的,並不是夢,可以算勝過黃帝了。”
伯益道:“黃帝夢遊華胥,那種情形,後人頗疑心他是寓言。現在終北國民俗及一切情形還要出人意外,恐怕後人不信有此事,更要疑為瞎造呢。但願後來再有人來到此地,證實我們這番情形是真的,那才好了。”文命道:“天下之事,無獨必有偶,況且明明有這個國在那裡,既然我們能到,安見後人沒有得到呢。”二人談畢,天將等已歸,於是再動身前行。
一日,到了一處,只見那些土人都是|穴居,並無宮室田裡,所食的盡是泥土。文命等一想,這個真是原始時代的人民了。
後來細細考察,又發見一項奇異之處,覺得他們竟無男女之分,因此鄰邦都叫他作無繼國,就是沒有後嗣的意思。既然沒有後嗣,又不是長生不老,但是不曾滅種,這種原理,殊不可解。
後來又給文命等探聽出了,原來他們人死後即便埋葬,骨肉等統統爛盡,止有其心不朽。等到一百二十年之後,復化為人,這個就是他們不滅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