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2 / 4)

小說:上古秘史 作者:隨便看看

來走慣,是知道的。洪崖仙人所說,天降大變,是在後年春夏之交。那麼就始到交趾一轉,亦盡來得及。何以力勸帝不要去,殊不可解。”帝堯道:“或者恐朕有意外之延擱,或者須朕返都之後,可以有一種預備佈置,均未可知。”老將羿道:“或者是三苗變叛,須用兵征討,因此延遲。但是三苗如果敢於變叛,老臣管教殺得他一個不剩!”赤將子輿道:“現在亦無庸去研究他。總而言之,洪崖仙人決不會造謠言。既然他這樣說,我們總依他就是了。”帝堯聽了,甚以為然。

一日,行到彭蠡東岸,與那三千個兵士會合,正要想渡過去,忽報三苗國有使者前來迎接。帝堯即命那使者進見。行禮之後,就說道:“小國留守臣苗民,聽見聖天子駕到,先遣陪臣出境前來迎接,臣苗民隨後就來。”帝堯慰勞了他幾句。過了一會,果然三苗到了。朝見之禮已畢,帝堯問他道:“汝父獾兜,不常在國嗎?”三苗道:“臣父因亳邑玄元侯處,一切須要維持,所以不能到此地來。前數歲亦曾來住過幾時,此刻已有多年不來了。”帝堯道:“國內政治,現在都是歸汝主持嗎?”三苗道:“臣父命臣留守,一切政治,都是稟承臣父意旨行之。父在,子不得自專,這是古禮,臣不敢違背,臣父亦不許臣違背。”

帝堯聽了,暗想:“他的相貌甚不是個善類,但是聽他的話語卻尚守禮,或者是甘言相欺,亦未可知,倒不可以不防備。

”想罷,就問道:“汝國在彭蠡之西,從此地前往,水程須要走多少日?陸行須要走多少日?”三苗道:“陸行只要四日,水程須看風色。風順就是一日亦可達到,風逆卻難說,有時須三四日,或四五日,多不能定。”帝堯道:“水行安穩嗎?”

三苗道:“不甚安穩。因為彭蠡澤西岸,緊靠著敷淺原山,山雖甚低,但很吃風,風勢從那面削過來很厲害,所以嘗有覆舟之事,不如陸路穩當。”這兩句話,卻說得帝堯點頭了。

原來帝堯因所帶兵士甚多,深恐航行不便,又恐怕三苗在彭蠡之中或有什麼陷害的詭計,本來想從陸路過去的。所以經三苗一說,甚合帝心,於是就說道:“既然如此,朕就走陸路吧。汝可先行,朕隨後就來。”三苗唯唯答應,辭拜而出。隨後就送上無數的食品來,有些專獻與帝堯和群臣的,有些饋送侍從之人的,有些犒勞兵土的,色色周到。帝堯一概不收。那送來的人說道:“敝國留守,法令甚嚴。假使聖天子不肯賞收,敝國留守必定說小人不能辦事,或者說小人有冒犯聖天子之處。這次轉去,大則性命不保,小則身體不全,務請聖天子矜憐小人,賞收了吧。況且敝國留守亦是一片恭敬之心,聖天子何必不賞收呢?”帝堯見他說到如此,無可奈何,只得說道:“既然如此,暫且留下,將來朕見到汝留守時,再當面奉璧。

”那人聽了大驚道:“聖天子果然如此,小人一定不得活了。

敝國留守性極暴烈,令出惟行。假使聖天子不收,他必惱羞成怒,對於聖天子決不敢發洩,終究必歸罪於小人,小人一定死了!務乞聖天子始終成全小人,不要退還。”說罷,連連稽首。

帝堯不得已,只得說道:“既然如此,朕就不退還了。”那人大喜,拜謝而去。

羲叔向帝堯道:“照此情形看來,三苗這個人真太暴虐了!

何至於此?”帝堯嘆息道:“朕向來出巡,不受諸侯貢獻的,現在竟因此破例了。朕看且儲存了它,不要動,待將來再作處分。”羲叔答應道:“是。”於是君臣等就向陸路而行,繞過彭蠡,已是三苗國境。哪知就發現了許多怪現狀,有些沒鼻子的,有些沒耳朵的,有些沒有腳腿的,有些臉上刺字的,差不多都看見了。只有被宮刑的人無從看出,想來一定是有的。帝堯不住的嘆息。又走了一程,只見路旁奇異古怪的祠廟亦不少,其中往往有人在那裡禱祀,或則有巫覡在那裡見神說鬼,帝堯看了更是不樂。又走了一程,只見三苗上來迎接,後面跟著狐功。行禮之後,帝堯看那狐功,滿臉叵測之相,話時帶詐,笑裡藏奸,實非善類,不覺厭惡之至。只聽見三苗開言道:“時已不早,前面備有行宮,聖天子及諸位風塵勞頓,且進去歇歇吧。”帝堯答應了,亦不言語,即往行宮而來。進了門只見室中陳設非常華麗,而且式式俱到。過不多時,立刻就搬出許多筵席來,請帝堯和諸臣宴飲。帝堯道:“朕各處巡守,向不受貢獻。前日已為汝破例,今日又備如此之華屋,設如此之盛饌,朕心不安,請汝收去吧。朕等心領就是了。”狐功道:“前日不腆之物,何足齒及。今日區區餚饌,亦不過略表微忱。聖駕遠至,在尋常人尚須一盡賓主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