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部分(2 / 4)

人可以免稅四百畝,中進士可免兩千畝,家裡有做官到四品的,再免兩千畝,若能做到二品以上,則免一萬畝。但讀書上進這種事兒,可說不好是哪家祖墳冒青煙,許多貧寒士子,中小之家有高中的,卻用不完這個優惠。於是便有一些人將自家田畝掛在他們名下,每年給他們一筆酬勞,以免除這部分田地的賦稅。”頓一頓道:“這種雙方各取所需的情況,其實全國比比皆是,但田主還是原來的田主,有功名者不過是佔了個名義而已,所以他們的買賣契約並不到官府過戶,只是在收稅的時候登記一下。”

“但如果清丈田畝。重新造冊的話,田主肯定不會再這麼幹了,官員家裡也沒了這塊收入……大人,您是天字一號的清官,也許在您眼裡,他們這都不算清廉,但有了這些銀子,他們就不用貪汙,也能養得起一家老小,維持必要的排場體面,在老百姓眼力,這都是清官啊。”

海瑞耐心等他聽完,才淡淡說一句道:“如果是朝廷規定的優惠,可以照此執行,但各府縣為國收稅,免稅標準應該由戶部定奪,各府縣無權自定。”說著冷冷一瞥做不忿狀的眾知府道:“你們說來說去,其實就是一個意思,虧了國家,虧了百姓,也不能虧了大戶。我倒要問一句,你們的烏紗到底是誰授予的,你們到底是誰的父母官!”見眾知府默然,海瑞喝道:“說話!”

“大人教訓的是,”眾知府囁喏著無言以對,只能小聲分辯道:“可是咱們總不能斷人財路啊,那樣的話,不光蘇松籍的官員恨咱們,全天下的官員,都會和咱們過不去的。”“是啊都堂大人,如果您執意要這麼做的話,那我們只好辭官不當了……”此言一出,竟有不少人附和。

“當官不為民做主,朝廷留你有何用?”海瑞重重拍一下驚堂木道:“實話告訴你們,我來之前,朝廷便已經預料到有人會撂挑子,所以為我備下了全套的新班子。我大明就算什麼都缺,也不會缺幾個當官的,不願意幹,現在就可以摘帽子走人!日後也可以隨時走人,但誰敢陽奉陰違,勾結破壞,我雖然沒有包龍圖的狗頭鍘,但也一樣能取你的狗頭!”

第八五一章 對決(中) T

馬子曾經曰:“賦稅是官僚、軍隊、教士和宮廷的生活源泉,總之一句話,它是整個權力機構的生活源泉。強有力的政府和繁重的賦稅是同一個概念……,江南經濟之發達,遠超全國其他省份,為國家輸血的能力,自然也高於其他地區,因此自唐以來,歷代統治者便對此地實行厚斂政策,本朝經濟名臣丘浚說過:“韓愈謂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郡,又居兩浙十九也。,雖然不免有誇大之言,但國家財政對江南的依賴性也可見一斑。

朝廷為確保重賦的如額徵收,一方面規定出身江浙的官員不得任職戶部,以堵塞漏洞,防患未然,同時又特意委派朝中重臣或廉幹之材為重賦區的地方長官。但無論官吏催科如何嚴厲,狡黠的豪紳地主總能千方百計逃避賦稅,詭寄錢糧,將負擔轉嫁到無地少地的貧困下戶頭上,甚至和貪胥墨吏勾結起來,通同作弊,加重小民的負擔。

因此國初對江南課以重稅後,僅僅百餘年時間,江南一代的土地佔有關係,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原先課稅的主體“官田,……就是屬於國家,直接交由百姓耕種的土地,這種土地的稅額,向來是民田的兩到三倍……部分變成了稅負較低的民田,剩下的部分,則大都落在了貧民名下。至於富商名下的土地,則全都以民田登記。

更有大量的土地,被投獻到取得功名者的名下……江南文教昌盛,中舉人進士者多如牛毛,每次大比之後,許多縣便有上萬畝,甚至數萬畝耕地從納稅清單上隱去。但這樣一來,那些沒有辦法搗鬼的貧困下戶”就成了重賦的實際交納者。出現了,小戶要交大戶之稅”完課者日受鞭笞,逍賦者逍遙局外,的咄咄怪事。

而且儘管朝廷和地方官員,採取了一切措施橫徵暴斂,但超過百姓供給能力的賦額,在百般敲錄之下,每年仍有大量的稅額拖欠下來,所以江南的逍賦現象十分嚴重,甚至從來就沒有交齊過。僅以蘇松二府為例,重賦甫定的洪武二年當年,就拖欠了幾十萬石。從永樂十三年到永樂十九年的短短七年中,二府就拖欠稅糧,不下數百萬石”緊接著的七年,拖欠亦不下數百萬石。

而後自宣德元年至宣德七年,蘇州一府累計逍賦高達八百萬石,一代名臣周忱巡撫江南,“閱籍大駭,。當時蘇州府每年應交納稅糧總額是二百七十七萬石,松江府歲徵一百二十萬石,可每年實收稅糧額只是應納額的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