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如同你在用你自己的方式幫助著英國一樣。。。。。。”
伊麗莎白眨巴了下眼睛:“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你和你父親做的。”王維屹笑了:“讓我參加賽艇比賽,用這樣的方式向政府施加壓力,我想,這的確是個非常聰明的辦法。”
“你也是個聰明的男爵。”伊麗莎白同樣也笑了:“但我想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
“是啊,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王維屹淡淡地說道。
現在,伊麗莎白小女孩的特性已經完全表露出來了。她以為這個秘密沒有人會知道,其實對於丘吉爾這樣老資格的政客來說。一眼便能看穿。
唯一優勢的是,丘吉爾就算知道了也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而現在最苦惱的一定是戴高樂和他所領導的那些法國人了。。。。。。
。。。。。。
戴高樂的確苦惱到了極點。現在。自由法國運動曾經堅定無比的盟友英國,態度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動搖。
戴高樂甚至已經能夠敏銳的預感到,自由法國運動即將被英國拋棄。
這就是政治,當兩個國家面臨到共同危機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團結起來,儘自己的一切努力結成同盟,抵禦共同的敵人。
而當危機過後,所有的矛盾便會在盟友之間爆發。
在英國皇家賽艇會結束後,戴高樂在沒有和英國政府商量的情況下,便發表了“告全體法國人民書”:
“我們蒙受了很大的失敗。。。。。。但這是最終的結局嗎?我們是否必須放棄一切希望呢?我們的失敗是否已成定局而無法挽救了呢?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不,決不!我是根據對事實的充分了解在說話,我說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我請求你們相信我。。。。。。使我們失敗的那些因素,終有一天會使我們轉敗為勝。因為,你們要記住,法國不是孤單的。它沒有被孤立。在她的後面是一個廣大的帝國,並且她還可以和大英帝國結成同盟。大英帝國控制著海洋,正在繼續鬥爭。和英國一樣,法國還能夠毫無保留地利用美國的取之不盡的資源。。。。。。
這場戰爭並不侷限於我們這個不幸的國家。法國之戰沒有決定鬥爭的結局。這是一場世界大戰。錯誤是犯過的,曾經有過遲延和說不盡的苦難;但是,事實仍舊是:我們來日粉碎敵人所需要的每件東西依然在世界上存在著。今天我們被機械化實力的無情力量擊敗了,但是我們還能矚望未來,更加強大的機械化實力將給我們帶來勝利。世界的命運有待決定。
我是戴高樂將軍,我現在在倫敦,我向目前在英國土地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土地上的持有武器或沒有武器的法國官兵發出號召,我向目前在英國土地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土地上的軍火工廠的一切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發出號召,請你們和我取得聯絡。
無論發生什麼事。法國抵抗的烈火不能熄滅,也決不會熄滅!”
這一“告全體法國人民書”,讓英國政府陷入了被動。包括丘吉爾首相在內,他們完全沒有預料到戴高樂會在這樣的時候發表這樣的講話。
就和他們沒有預料到亞力克森男爵會忽然在英國公眾面前出現一般。
丘吉爾是非常生氣的,他認為戴高樂的這一做法極大的損害了大英帝國的威信。其實在此前,英國和法國在達喀爾戰爭中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分歧和矛盾。
位於非洲大陸西海岸的達喀爾一直是戴高樂想要征服的地方。控制了這個地方就控制了塞內加爾和法屬西非的其他地區。儘管他非常痛苦地意識到,要避免法國人同法國人之間兵戎相見是很難的,因為駐軍是維希政府的部屬。但他決心要避免大規模的戰鬥。他計劃派遣一支小部隊在法屬幾內亞的科納克里登陸,從後方逐步逼近達喀爾。並在沿途擴充力量,爭取各方支援。但要使這個計劃實現,就必須請英國提供海上支援。否則這支遠征小部隊很快就會被維希政府的海軍消滅。於是,戴高樂把他的計劃透露給丘吉爾,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戴高樂應邀來到丘吉爾的官邸唐寧街10號。一見面,丘吉爾先生就開門見山地反駁了戴高樂的計劃。認為那樣將會把一支英國艦隊滯留在非洲好幾個月。
接著。他提出了一個更富於想象力的方案。他以他那特有的文學家的氣質,為戴高樂眉飛色舞地描述了這麼一幅達喀爾的黎明景象:
人們從憂愁和疑懼中醒來,看到海面上已佈滿了戰艦。上百艘艦艇徐徐駛近,一邊前進一邊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