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什麼,但我們期望在前一程看到更多的什麼,而最終又似乎什麼也沒有看到。這就是符號充裕時代的消費心理——模糊期待、持續追尋、快速轉換與見異思遷。
符號生產與物質生產有很大的規律上的一致,但是仍然保留著它自己的特性。在三個基本的方面,符號的生產具有自己不同尋常的地方:其一是符號產生的個別性,藝術家群體在符號設計中充當了先鋒的作用。藝術家從事的是一種高風險行業,他們的創作是如此獨特,因此他們很有可能創造出一些其他人根本不欣賞,至少是在他們生前不欣賞的作品。但是符號化時代的到來降低了他們的風險,因為對於符號的需求是如此具有規模,藝術家的偶爾神思卻能得到交易機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同時藝術家也能批次生產產品,從而使符號化時代產生的大量只有似是而非的判斷能力的消費者得到廉價交易機會。其二是符號產生場所的獨特性曾使得藝術家具有很強的不可見性與隔離性。藝術比一般的象牙塔還要神秘,但是當代藝術以滲透與集中展現的形式進入工業園區、大型展覽會、普通講座與溝通會,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當代藝術的可見度與可觸及度。這一方面增加了普通人的欣賞與感受機會,另一方面也使藝術與社會生活的其他層面有了更密切的連線,藝術更加社群化了。其三是藝術曾經主要作為一種獨立的存在,孤傲地拒絕對俗人與俗事說話,它固然有一種畫外的美感,但也有濃厚的藝術感。當代藝術在更為廣泛的層面中被利用,以至於一般物質產品設計的市場成功越來越取決於與藝術形式結合的水平,而藝術的生活形態也表現出極大的市場拓展能力——看看SONY的產品設計,看看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外的生活品設計館,我們就能意識到當代的藝術與物質產品的富有吸引力的結合形態。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 以管窺豹時代變遷的新波瀾(3)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時代,因為物質產品豐裕與藝術符號的豐裕相遇了。這種豐裕的結果是產生出注重生活品質附加值的符號化物質服務行業,這個行業的目標不僅使不懂產品技術效能的消費者輕鬆有效地享受新產品的好處,也使藝術的外行輕鬆可靠地收藏與消費藝術符號,而最有可能的是那些不懂藝術與不懂技術的人在受到適當的職業溝通技能訓練的情況下,就可以很容易地為另外一些不懂藝術與技術的消費者提供很像那麼回事的服務。其實似是而非才是這個符號化時代最重要的特點,最成功的服務者的標準是煞有介事,社會的和諧表現為眾多似是而非的人們煞有介事地彼此推崇。而一旦這成了文化,懂行而又冷眼譏評的人就成了不識時務的異類——這是一個生產自封與炒作的符號化人物的時代,真正的行家其實並不一定會吃香。
信用交易時代到了
現在更多的人明白信用非常重要,但同時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信用仍然是一個問題。道德觀察家看到現在人們的倫理狀況就很容易得到悲觀的結論,認為這個時代道德淪喪,信用發展沒大戲,但我卻得到更為樂觀的結論。
信用固然與商業主體的道德立場有關,但更與商業交易主體的規模有關。如果是五毛錢一斤黃瓜的事情,我們就沒法讓賣黃瓜的老太太記賬,也沒法用信用卡付錢。同樣如果我們周圍充斥的是個體戶和小本經營的生意人,那麼這個社會一方面必然更多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非信用生意,另一方面人們從眼前利益中得到的好處多於對長遠利益的耐心期待,因此人們的行為會更加投機化。萬科房地產很牛了,一年銷售額也就兩百來個億;海信、長虹、蒙牛、伊利都算是大公司了,實際的營業額也就百來個億。這些中國企業按照國際標準最多也就算箇中型企業而已,而其他絕大多數的企業實在是太小了。所以交易主體的非規模化才是導致其非規範化及信用意識與信用能力弱的關鍵。
今天許多中小企業藉助於上市或者透過快速的市場擴充套件實現規模化,規模企業非規範操作與低信用表現的風險成本大大提高,這使我們終於看到了信用時代的曙光,企業的規模化與家庭資產中產化是組織與個人信用提升的兩個平行的必要條件。如果我的預感不錯的話,由於規模主體的快速增加,未來的10年是中國信用交易的飛速提升期。
當然這裡有個互為因果的問題,交易主體越規模化越支援規範化與信用化的趨向,同時規範化與信用化才更有利於規模發展。如果考察一個組織與個人前景,其是否在幼小的時候就有規範化與信用化的努力,是其規模化潛力的重要衡量標準,所以人在沒有發達的時候就有發達的意識那麼更容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