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2 / 4)

小說:穿越做回單親媽媽 作者:冬兒

開門賣早午飯,關門賣晚飯,偶然上門炒菜。要說工作量,一個比一個小,賺頭卻是一個比一個大。顧實等人對張歆的生意頭腦佩服得五體投地。

半年下來,張歆一算賬,不但投入食肆的成本完全收回,付清他們在松江的房租衣食生活成本,還略有富餘。

憑藉她現有的班底,以這樣的經營思路,在明朝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也許還能給兒女攢點家業和嫁妝。

張歆正要打聽那個程啟和他的船,一來他家解決三餐的碼頭小官過來報信:有泉州船隻靠港,還是官船。

官眷

船是泉州同知派來接寡母寡嫂的船。同行的還將有閩地一位參將的母親,因而,另有兩條船護航,由參將的族弟和親信率領。

不能說萬無一失,這已經是能找到的最安全可靠的機會了。若能借著路上的時間,與兩家官親搞好關係,將來在泉州也能有個靠山。張歆十分意動,連忙把所有能用的關係網撒出去,打探相關情報。

幾天裡,情報陸續匯總回來。同知姓餘,山西人。他母親青年守寡,拉扯大三個兒子。老大身體不好,用功過度,早逝。老二老三都中了進士,做著官。餘老太太本是帶著守寡的長媳,跟老二住。前些日子,老二升遷雲南,老太太不想跟著去。老三多年未見母親,幾次要接母親去泉州侍奉。這回,老太太終於點頭。閩地多山,層巒疊嶂,小腳老太太還是坐船方便。

張歆甚至拿到了餘老太太兩個兒子的大致履歷,哪年的進士,在哪裡哪裡做過官。仔細看下來,張歆發現,大餘大人和總在她這兒點菜的致仕官黃老爺在一個地方任過職,不知道時間上有沒有重合,認不認得。

待到黃老爺的親信老僕來取晚飯,讓穗娘藉故一問。兩家竟是認識的。共事時間不滿一年,黃老爺是上級,還幫過大餘大人。餘老太太頭天到松江,就讓人送信,說要過來拜訪。

張歆連忙備了禮,讓顧實過去求見黃老爺,說明他們要去泉州,想搭餘老太太的船,請他幫忙引見。人家是官眷,他們是老百姓,平白無故的,哪裡是想搭船就能搭船的?

看在禮物的份上,黃老爺同意做個順水人情,介紹張歆與餘老太太認識,但要顧實留在松江給他做廚子,也可以由他資助繼續開店。

顧實心裡有些捨不得松江剛開啟的局面,不過,經過了這些日子,也不再是從前那個成日呆在廚房,不通世故的顧實了。他自己家中是那個樣子,穗娘是當家夫人的陪嫁心腹,少爺的奶孃,只為了一句留言,一點懷疑,就落到那般地步,大戶人家的主子都未必能好過,僕人豈是好為的?有幾個主人能象張歆,視他為兄為友,把他的兒女當作侄兒侄女對待?雖說為奴僕,這一年卻是他和妻子這輩子最舒心的一段日子。

還要求著黃老爺幫忙,不可得罪了。顧實幹脆說出實情,他不是自由身,妻兒被虎狼般的兄弟出賣,多虧張歆才不致骨肉離散。他簽了賣身契,願給張歆為奴十年。說了張歆要去泉州的緣故。考慮到張歆身份,為了防止閒話,她的表弟對外聲稱顧實是遠親。倘若黃老爺看重他的廚藝,待到十年期滿,他願意來松江侍候黃老爺。

以黃老爺的年紀,十年後還不定健在不健在,吃不吃得動。一邊是不辭艱難的孝女,一邊是知恩圖報的忠僕,黃老爺不好為難,唏噓兩句,提出要顧實離開松江之前,教會他家廚子做他愛吃的幾個菜。

顧實自然答應。過了兩天,黃府招待餘老太太,叫張歆親自送幾道菜餚過去。

山西人愛麵食。刀削麵最出名。張歆看過表演,眼花繚亂,最終也沒弄明白怎麼做的,倒是依稀記得龍鬚麵的做法,折騰了半個晚上,在顧嫂和穗孃的幫助下,慢功出細活地做出一竹匾龍鬚麵。煲了一鍋枸杞羊腿,又做了燒麥鍋貼。

雖不是地道的山西味道,顯見得用了心思,花了功夫,清爽好看,味道也極好。餘老太太和兒媳王氏不意在松江竟吃上了精緻版的家鄉飯,比原先家裡山西帶來的廚子的手藝還強個兩分,喜出望外。

餘家原先只是普通地主,山西土地貧瘠,出產不多,也不過勉強餬口。失去丈夫時,小兒子也才不到一歲。要不是族中資助,三個兒子用功爭氣,也不能有今天,得了誥封,做了這麼些年官家老太太,餘老太太內心裡仍是一位慈愛樸實的農婦,聽黃老夫人說起張歆的情況,要去泉州的緣故,又憐又愛,一口答應。

張歆一口官話,對北方風俗習慣頗為了解,在揚州時與晉商夫人迎來送往,清楚山西人的喜好和禁忌,再有心奉承,把老太太哄得眉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