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改變。因為面對面地性茭能導致“人格化的性生活”,從前面靠近意味著“將要發出的性訊號和即將取得的報償與對方本身發出的訊號緊緊相聯絡”,簡言之,就是自己知道在和誰Zuo愛。人類社會的發展要求兩性關係比較穩定,一步一步地放棄亂交,因此,就要形成一個“配偶粘連”系統,而要達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使雙方的性活動更復雜,更有趣味,更有誘惑力,也更有主動性,而這在一直採用“後入位”的情況下是難以做到的。當然,現代人性茭,有時也採用“後入位”,但這只是一種“嬉戲”與調節。總之,人類由“後入位”演變為面對面地性茭,在人類的生物進化史上,為實現男女兩性共同發起、推進和享受性生活,創造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甚至有決定性的條件。
為什麼人類的普遍性茭方式由其他靈長目動物的“後入位”變為“前入位”呢?其直接原因是手腳分工和直立行走。手腳分工和直立行走是古猿進化為人的決定性的一步,這一變化對人類實在太重要了,它解放了人類的雙手,使之能使用與製造各種各樣的工具;它促進了大腦的發育;改變了人類的性茭方式,使男女的兩性關係可以處於粘連、穩定並有利於後代的繁殖。但是,人類為什麼會變成直立行走、具有手腳分工,對此就有一些不同的說法了。
過去,人類學家比較一致的研究結論是,地球氣候的劇烈變化迫使人類的祖先——古猿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早在溫和的中新世,就有一種具有人類基本特徵的食草動物——類人猿之前的巨猿,像現在的大猩猩一樣,它從樹上獲取食物,在枝葉之間棲息,但還有一部分時間是在地上度過的。它當時的大腦還不夠發達,和現代的人類相距甚遠。這樣平靜地過了幾百萬年以後,大約是在距今1500萬年以前,地球上的氣候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第一次灼熱的氣浪烤焦了非洲大陸,這種乾旱持續了1000萬年以上,森林邊緣的樹木都開始在乾旱中枯萎,只留下一些灌木和野草。在這種情況下,巨猿被迫做出抉擇:一部分巨猿按兵不動,在日益縮小的森林中苦苦掙扎,變得越來越少了,這就是現代的黑猩猩、大猩猩、長臂猿的祖先;另一部分巨猿則被迫到寬闊的大草原生活,這就是人類的前身。
這些遷居到大草原生活的巨猿處境是十分艱難的。在森林中,它們習慣於以果實為生,而現在惟一可以充分供應的食物就是草,但它的胃天生就不是食草的;周圍的東西除了昆蟲之外不是比它高大、兇猛,就是比它跑得快,它常被那些兇猛的食肉動物追趕、噬食,而周圍又沒有什麼樹木可以讓它們攀登逃避。瀕臨滅亡的嚴酷事實使它們不得不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要麼戰勝傳統的食肉動物,成為強悍的食肉者,要麼戰勝傳統的食草動物,成為敏捷的食草者,否則它們就要滅亡、絕種。
第一章 人類的性進化 性的生理進化2(圖)
現在推測起來,並不一定所有遷居大草原的巨猿都完成了這種轉變,他們中的一部分可能早就滅亡和絕種了。但是有一部分巨猿極其艱難地改造自己:跑不快、牙齒又不鋒利怎麼辦,於是就逐漸習慣於用前肢掘樹根,探覓鳥卵,捕殺比他們更為弱小的動物;並且學會用前肢投擲石子、緊握樹枝以保衛自己。這樣經歷了幾百萬年以至上千萬年,它們學會了直立行走,手腳有了分工,既食草,又食肉,這種生理變化以及和大自然的搏鬥經驗,使它們的大腦也大大發達起來,這就完成了從猿到人決定性的一步。
到了古猿歷史的最後100萬年,陸生古猿已經擁有容量大、質量高的大腦,視力良好,雙手靈巧,不僅會運用工具,而且轉向會製造工具。作為靈長目動物的一員,它們又必不可少地擁有某種社會組織,進行某些社會合作。在狼群中的每一匹狼都有自己的位置,而古猿的大腦要比狼發達得多,完全可以透過群體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來實行組織安排。由於手腳分工、直立行走而戰勝了大自然,爭取到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的自由,猿開始有較多的繁殖,雌猿忙於照料幼猿,於是狩獵的重任就主要由雄猿來承擔了,這種情況又使它們需要一個“家庭基地”,比較穩定地共同生活,而不再遊蕩漂泊,於是就相對穩定地定居下來了。大腦的日益發達,雙手生產技巧的不斷提高,兩性分工和定居,就使古猿在轉變為人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文化。性茭方式由“後入位”變為“前入位”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的。
按照以上這種分析,人類的前身經歷了以下這些階段:森林猿——陸地猿——狩獵猿——定居猿——文化猿,然後進化為人,這個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