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體現才華的大學,不是隻看外表的啊。”
李悅說她不通,轉頭去跟大家商量起節目型別來了。
問起會的才藝,大夥都一致表示,都會唱歌,現在這會兒大夥都是什麼時候都能兩句紅色歌曲啥的。
要是說其他的,什麼樂器啊舞蹈啊就少些了,舞蹈幾乎是沒有,再有就是詩朗誦這些也能有三五個,畢竟不是文科生,這些倒也少些。
然後就著這些基本條件,可選的型別就是大合唱,或集體朗誦,那些人也沒有想過第三種,因為想上臺表演的人也不少,這個時候不同楊培敏那時候,人們是很願意展示的。
楊培敏就多加了三個,小品、舞臺劇跟相聲。
有很多是不太清楚的,聽完她解釋後都大感興趣。
後來經過選票,給選了小品。
覺得好玩,就像電視上演的那樣。
不過這個還得把臺本寫出來。
於是大夥又是目光集中在楊培敏身上。
楊培敏能想到什麼,也只能在腦海裡搜刮著腦汁,那哪些經典又輕鬆搞笑的,也實在是沒有想出哪個完整的,零零碎碎地寫了幾個搞笑的梗出來,再讓大家一起潤色,添些身邊的生活故事上去,反覆刪減了幾遍,也終是弄了出來。
楊培敏表示不上臺的,她可沒有這樣的演技。
只表示負責服裝工具跟化裝這些後勤工作。
但也需要女性的角色,也只能由李悅全場擔當了。
把這事定下來之後,楊培敏的時間也更加緊湊了,放學後還得還呆半個小時,幫著排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