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2 / 4)

小說:盜墓高手 作者:噹噹噹當

來刁難我們,不是嗎?”

蘇韻可又問道∶“那我們還進去嗎?”

第140章 古墓〔下〕

“即來之,則安之,反正咱們已經買了門票就進去看看,那陳友諒的陵墓怎麼樣?”

“這時間還長,咱們就別多說了,我們進去吧!”我敦促楊子跟蘇韻可,隨著人流往裡面走去。

這剛進去,就看到這陵墓的地面建築讓我感覺眼前一眼,但是看了一陣才發現,這些配殿只是仿明代帝陵的。

有些甚至連上面的油漆味都還沒有去掉,我估計這陵墓的原來古建築可能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已經被當時的農民起義摧毀了。

可能是當地的旅遊部門為了開發這座古墓的旅遊資源,特意在上面修建了這些耳目一新的古代建築。

眾所皆知,明代的建築風格可以是中國古典建築的一個完美代表,這些仿製的建築風格的確還帶著那麼一絲韻味。

蘇韻可從揹包裡取出數碼相機,覺得這裡的風景壞境還不錯,讓我替她照幾張相片,我只好咔嚓幾次替她照了幾張相片。

然後跟著人流往裡面走,過過了那些配殿似的建築,前面是一道“外羅城”,僅前部正當中軸線位置設宮門一座,即陵寢第一道門。其制黃瓦朱扉設券門三道。

這是典型的仿明代帝陵建築,這種建築風格來源於明十三陵,外羅城內,偏後部位為寶城。其平面接近標準圓形,直徑約20餘米。

寶城牆的垛口均採用打磨平整的大塊花斑石壘砌。內環磚砌宇牆,宇牆與垛口之間為鋪磚馬道。寶城牆的前部設有城臺(又稱“方城”)。

城臺下承石刻須彌座,上建重簷歇山頂式的明樓。這些明樓的建造極為考究,不僅樓內採用磚券頂,並無木構樑架。

而且上下兩層簷的簷椽平板枋及上下簷之間的榜額也全部用巨石雕刻拼砌而成,其上油飾油漆彩畫,酷似木構建築,並無片木寸版。

樓壁四面各闢券門,樓內樹聖號碑一通,高約數米,碑首為方形,前後刻雙龍戲珠圖案,正面有篆額“大漢”兩字。

碑身正面刻“大漢陳皇帝之陵”七個徑尺楷書大字。碑趺採用上小下大五級方臺式,其上面四級自上而下,分別雕刻雙龍戲珠、雲、寶山、海浪等圖案。

城臺的下部無券門之設,但城臺左右各有冰盤簷式石刻門樓,由門樓進入,有礓石察道由城前上達寶城明樓。

寶城之內封土滿填,中部有三合土夯築而成的上小下大圓柱形的“寶頂”。

我仔細看了一會,對楊子跟蘇韻可說∶“你們看到上面的寶頂沒有,那是一個蜻蜓點水,雪花聚頂。”

“蜻蜓點水是啥意思,”楊子摸摸頭看了一眼那上面的寶頂,表示不懂。

我笑著說∶“這穴,叫蜻蜓點水穴,穴長三丈四。只有四尺能用,擴一長三,只有三尺能用,棺材剛好放在那個穴位上。”

“不懂你說什麼,太深奧了,”蘇韻可表示聽不懂我說什麼,就連楊子也是連忙搖頭。

他說∶“青哥兒,我跟這些蘇美女又不懂風水,你給我們講這些東西簡直就是給小白聽,你要不就講的簡單直白點。”

我心想也是,像我這種半吊子水平的人都不懂風水玄學中的理論,何況是這兩個沒接觸過的小白。

於是我對他們說∶“這個穴位已經敗了,雪花不聚頂,蜻蜓不點水,怕是當時的朝廷為了防止陳友諒的後人造反,估計敗了人家的風水。”

三個人聊了一陣,前面的隊伍已經也排的差不多了,剛好輪到我們了,我把三張票遞給門口的保安,他檢查了一下就放我們通行。

剛進去就從裡面吹出來一股陰風,帶著一股腥味,就看到前面是一道開啟的石門,上面刻滿了佛教的咒文,仔細一看好像是來生咒。

我暗道∶“看來當初修建這座陵墓的人死後還要想著怎樣在冥間統冶。”

過了這道刻滿佛教經文的石門,後面不遠又是一道石門,這種門叫做陰陽門,是給陵墓主人穿梭陰陽兩界用的。

石門上面雕刻著八仙過海,龍鳳、麒麟等真巧奪天工也,連門把手都是用上等青玉雕琢而成。

楊子忍不住就要伸出手去摸,被門口的保安阻止了,說這是珍貴文物,不允許用手觸控。

楊子嘟嘟嘴道∶“這些都是珍貴文物,那慈禧老太后陵墓裡的珠寶那不是價值連城。”

“聽說,死後其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高達億兩白銀,也不知道是真還是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