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法克麥賴夫 作者:溫暖寒冬

觀影經歷不由自主的條件反射,最起碼來說,出的影院的觀眾一定會對影片產生一個非常模糊的印象,即這部影片是好是壞,雖然好與壞的原因不一定說得出來,但那畢竟是對影片的

由於現實生活的原因,人們對每一個電影情節的發展趨勢都會有一種預測。這個問題就牽扯到關於現實性與現今性的區別。現實性往往來自於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把握,於是它往往是直白的,沒有什麼突兀可言,而觀眾的預測也經常來自於現實性。但現實性對於一部影片來說則是最大的弊端。上面已經講過,觀眾要的是沒有想到的發展,而現實性雖然可以證明觀眾的智力,但久而久之,這樣只能使他們喪失觀影時的興趣。所以,編劇在模糊思維的指引下對情節的安排是一種現今性,即僅從故事而言,發展到這個情節,沒有人會想到下面情節的走向。這樣的編劇就是最明確地告訴觀眾,現在你正在看一個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新的故事,從中你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體驗,可以試想,這樣的宣言遠比廣告更能提起觀影者的興趣。所以現今性是故事情節安排的必然手段,只有這樣才有創新。

與現今性相輔相成的還有一種方法名叫圍棋思維。我們知道在下圍棋時,除了全力爭奪某個地盤以外,對手是很難知道你會在什麼地方落子。我們將那所謂的對手比作觀眾,這樣就很清楚地明白為什麼要具有圍棋思維,因為我們要的是一個面,而不是如跳棋一樣的線性思維。當然,這種思維下的影片極為可能造成劇情下的散漫與拖沓,但其中也不乏有好的例子,如《離奇命案》中那個女警察的戲份。

綜上所述,無論是圍棋思維還是現實性與現今性的問題,都是為模糊思維所服務的,而模糊思維的關鍵是超出觀眾的觀影經歷,對於現代的影片來說,這一點很重要,畢竟我們都是想讓觀眾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新的體驗,藉助於高科技手段雖然是方法之一,但它畢竟少了許多的社會色彩,而對於劇情的把握則是影片的最重要的東西。再回到關於DV的話題上來,與模糊思維極為相似,這裡面存在著道上的相同之處。

韓兮

2001年於小西天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甯浩現象:終於開竅了

對甯浩的初次記憶是在電影學院學習的時候,那時候的大學生電影節上有個短片參賽的專案,在那一屆上,甯浩得了頭獎,作品就是《星期四,星期三》。關於這部作品的記憶並沒有太多,感覺就屬於大凡導演都要拍的那種《童年往事》之類的作品,不過其中一個轉場鏡頭在當時很受議論,就是書包飛起的鏡頭,有人說那是仿了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很過癮,但還是少了些原創的精神。大學生電影節,書包飛起的轉場,這就是當時對甯浩的所有印象,然後這個人便消失在我的記憶中了。

五年過去了,他以一部小成本的娛樂片再度出現在我的視線中,這多少令我有些驚訝。

五年前,筆者也抱著學院派的思想看待中國電影,那時對甯浩除了羨慕得獎以外似乎沒有任何想法了,三年前,當本人走向真正的電影市場的時候,對中國電影則抱著一種灰暗的心態,這種心態一直影響到現在。看待甯浩這樣在大學生電影節上獲獎的人,大體上也能猜出幾條走向,一是進了電視機構,與電影與關了,二是盡拍些四六不懂的影片繼續去獲獎去,三是在圈內游魚得水,但作品實在不敢恭維,四則是苦苦掙扎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與中國一些好的球員相似,初露頭角的年輕導演大體上都慢慢地沒落了,所以在我意識中根本就沒有了甯浩這樣的一個人,即便他走了第二條路在國外到處獲獎了,我同樣認為他是沒落了。但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部《瘋狂的石頭》讓我看到了一個新的道路走出來的人,這不能不令我十分地驚訝。在這裡,首先感謝的不是甯浩,而是劉德華先生,若沒有他的支援,我很難說甯浩會給人今天的驚喜。

於是,在網上查了一下甯浩的簡歷:在《石頭》之前是兩部DV作品,《香火》與《綠草地》,故事很荒誕,創意也比較有趣,在國外一些電影節上獲了獎,甯浩承認,之所以參賽是因為要給自己一個導演的證件。

很不幸,在大環境影響下,甯浩還是如我所料地走了參賽獲獎,懇請承認的道路,這想這與後來與劉德華的結識應該不無關係。不過在我看來,甯浩真正的積累還是在於許多MV的拍攝經驗,關於這一點看過《石頭》的人應該能夠感覺得到,那是影片分析的事情,在這裡不做過多的提及了。

這次《石頭》的火爆我更希望是作為一種現象出現,權且叫做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