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人生之中第一次感覺如此的憋屈,年紀到了他這個階段,按理說是很少大憂大喜了。可偏偏江夏這一手,直接令得他憋屈到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為什麼?因為楊廷和悲哀的發現,他還不能真讓江夏走了,他必須留住江夏。
楊廷和扭頭看了王瓊和夏淵明一眼,二人立刻會意,趕緊叫道:“誒,太傅大人,冷靜,冷靜啊。。。。。。”
王瓊一邊叫著,一邊跑到門口將江夏攔住。
夏淵明也跟著走過去,勸道:“冷靜,不要動怒嘛。太傅你和我孫兒交好,按輩分我是你的長輩。今天我夏淵明就厚著臉皮擺一個長輩的架子,希望太傅你一定要冷靜。大明需要你,大明離不開你啊。”
江夏把頭扭向一邊,也不說話。但是臉上的怒容卻十分明顯。
楊廷和又看向楊一清,楊一清輕哼了一聲,那意思是:“現在知道求我了,早幹嘛去了?”
楊一清雖然面子上不爽,但實際心裡卻樂開了花。
別人不知道,其實他是很清楚的。昨天他勸了江夏一夜,江夏始終都沒有答應出面接手處理吐魯番和瓦剌大軍聯手進犯的事。
但是今天一早,江夏卻派人送了訊息到楊府,說他決定要出面了。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因為李如柳服食過易螃蟹的丹藥以後,情況好轉的非常快。易螃蟹保證李如柳兩年之內不會出任何問題,兩年到了再服那第二顆丹藥,保管能再保兩年平安。
所以江夏這才決定,先處理好大明的事。
如今江夏一番故作姿態,讓楊廷和徹底下不來臺,心裡早就有了底的楊一清看著不由覺得暗爽。
雖然從成年人的角度來說,這樣做有點兒無聊。但不得不說,這樣做真的很爽。
楊一清把頭扭向一邊,楊廷和沒辦法了,只得捧著江夏的官帽走到楊一清跟前道:“楊大人,麻煩幫忙勸勸江太傅吧。以往千錯萬錯。。。。。。都是我一個人的錯。”
楊一清嘴角終於忍不住露出一絲笑意,他扭頭過來看向楊廷和。
能夠讓楊廷和如此一個顧命大臣直言不諱的認錯,恐怕整個朝堂之中也就江夏有這樣的手段吧。
楊一清拍了拍楊廷和的肩膀,伸手接過楊廷和手中的官帽,學著江夏的語氣說道:“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改了以後還是好孩子。哦哦哦。。。。。。不對,本官失言。是改了以後,還是好大人。”
說完,楊一清走到江夏面前,將手中的官帽遞給江夏道:“好了,別再鬧了。這次的事你就勞累一下,相信你若成功力挽狂瀾,楊大人他們不會一點表示都沒有的。”
“若江夏力挽狂瀾,當可任宰執。政事、兵事,皆由你負責。皇上未曾親政之前,我們六個顧命大臣之中,以你為首。”
一直沒有說話的李東陽突然開口說了這麼一番話。
什麼叫“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一下不僅僅是楊廷和、王瓊、夏淵明愣住了。就連江夏自己,以及楊一清兩個人也被李東陽給弄怔住了。
宰執?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這是一個超脫了大明這個朝代歷史的官職。
第四五一章宰執
宰執。宰是宰相,執是執政。
這個官職在大明是沒有的,因為大明採用的是內閣制。對於大明來說,內閣首輔的職能就跟宋朝時期的宰執差不多。
而現在大明新君幼主,六大顧命大臣統領朝政。政事、兵事全都是六個顧命大臣一把抓。皇上沒有太后協助,沒有太上皇指點。也沒有哪個有能力的皇室宗親攝政。
所以江夏他們六個人加在一起,等同於大明的皇帝一般。
只不過他們六個人如今依然分成了兩個派系,兩個派系涇渭分明。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同時也各自代表著各自的利益,很多時候一個問題需要糾結爭論拖延很久才會有決定。
這樣的格局,其實是很需要打破的。
如何打破?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從六個人裡面挑選出一個人來,領導其餘五個人。
這樣一來,平衡就會被打破。有人做最後的決斷,決斷事務的效率要高很多。
只是這樣的一個人,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是江夏,畢竟他年紀太輕了。
現在李東陽提出讓江夏擔任宰執,在皇上親政之前領導其餘五個顧命。這個提議江夏也就當聽聽就算了,楊廷和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但是楊廷和卻皺著眉頭沉默了,似乎真的在考慮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