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靠真刀真槍,從沙場上一點點掙回來的,打仗時偶爾來幾句髒話,反而能讓目不識丁的兵士,更加體會到上位者的親和一面,反而更能增加好感,演變成崇敬親近,最終深深的盲目崇拜。
剛才當先搶著說話的,正是徵夷大將軍,十萬大軍的統帥,總兵官淇國公邱福的嫡子邱義,此刻一本正經的說完,聽得朱棣面帶微笑,微微點頭。
邱義不遠處的朱勇忽然踏前一步,雙手抱拳,神色恭敬的道:“陛下,邱福老將軍雖然英勇善戰,但其人性格樸實和善,為人卻是忠厚長者,深為我等小字輩崇敬欽佩,但為帥卻缺乏謀略,此一戰,應該是連番遇敵,幾經苦戰,甚至是徒勞無功,即使是勝,恐怕也是慘勝。”
不管是和邱義之間起了嫌隙,想借此噁心他一下,還是真的瞭解兵法情勢,朱勇在打仗這方面,確實家傳淵源,此時分析的倒也頗有道理,聽的朱棣面色雖然平靜,心中卻深深的嘆息。
這些年來,自從靖難之役開始,朱棣能憑藉北平這一隅之地,幾萬兵馬,就打得南軍將近二百萬人一敗塗地,其中自然是因將士勇猛,人人效死,但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卻不能忽視,那就是相對於朱棣這方,麾下雖然有幾十員勇猛善戰,精通實戰的將領,但在那時代卻都算不上什麼戰功赫赫的名將,這明朝初年,跟隨太祖朱元璋起家的那些位開國功臣,哪個不是將星閃耀,身經百戰的傳世名家。
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