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的風險高低的度量;Rm為市場股票組合的收益率。
假設當前國債的年利率為5%,市場組合的收益率為10%,某公司股票的係數為,則該公司的股權資本成為:
Ke = 5% + x (10% … 5%) =
股利增長模型
股利增長模型描述股票的價值等於預期股利除以股權成本和股利固定增長率的差值,亦即P0 = D1/(R–g),所以解此方程很容易得出:
R = D1/P0 + g
亦即,股權資本成本 = 預期股利收益率 + 股利固定增長率
假設,預期股利收益率為,股利固定增長率為11%,則股權資本成本為。需要說明的是,使用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假設該公司是一個長期派發股利,並且股利每年以固定的百分比增長,並且這個公司可以永遠存續下去。顯然,這個模型的使用有很大的侷限性。
債券利息合併股權風險調整
此方法對上面兩種方法起到了檢驗的作用。一個公司的股權收益率應當高於其債券的收益率,因為股權的在企業倒閉後的索償權方面是排在債券所有人之後的。所以股權的風險補償是和債券的收益率相關的。假設公司W的長期債券目前的債券評級是Baa,而且債券Baa的收益率在7%。如果同時歷史資料表明該公司股權收益和債券收益的差值為6%。我們把6%加在7%的債券利息之上就獲得13%的股權收益率。
上述三種對於股權收益率的估算得出大致相同的結果,分別為, ,和13%,這就表明這三個結果得出大致一致的結論; 取其均值為。
(2)債務成本的計算
債務資本成本指公司借入的長期債務(資本的組成部分)所應負擔的成本。這裡主要是指公司發行債券需負擔的成本。但債務成本應當是在稅後的基礎上計算,因為公司利息償付是在扣繳所得稅之前進行的,這顯然對公司在資本成本方面是有利的。所以債務成本應當計算如下:
Kd = Id (1–t)
在該式中,Kd為以利率表示的債務資本成本;Id為債務利率,如果有幾種利率,則應計算加權平均利率;t 為公司所得稅率。
上式中的債務利率Id之所以需要換算成稅後利率,是因為債務的還本付息一般是在稅前歸還的,而這裡計算現值的權益現金流量是稅後的。所以在這裡將債務資本成本作為計算淨現值的貼現率時,也需要將它換算為稅後值。
假如A公司發行債券融資的利率成本是7%,公司所得稅率是40%, 則該公司的債務資本成本為:Kd = 7% X (1–40%) =
那麼在實際中如何獲得一個公司的債務成本稅後利率?一般可以先查詢投資機構的資訊手冊來決定對公司公開持有的債券的評級。各種不同的政府代理機構和信用評級公司週期性地釋出按照評級分類列示的債券收益率,例如美國的穆迪公司和標準普爾公司。然後計算採用公司所有公開持有債券成本的加權平均值來獲得債務成本值。
(3)優先股股權成本計算
優先股是資本資金的第三個來源。大部分的優先股都沒有到期日並且付出固定的股利。所以優先股的股權成本就是其承諾的固定利息除以其市場價格。由於其在公司倒閉後需要清償時的先後次序在債務之後,所以優先股比債券應該有更高的風險。所以這會要求優先股具有更高的收益。但是如果獲得優先股股利的是另一家公司,則該收入並不需要完全課稅。這一特徵就使得要求的優先股股權收益會更低一些。而這兩個相反方向的影響趨向於抵消,這就使得優先股的股權成本和長期債務的成本大致相當。所以一般可以用扣稅前的長期債務成本作為其優先股股權成本。但是因為在實踐中大部分的公司很少使用或者乾脆沒有優先股,所以在這裡的例子中就不引入優先股。
(4)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指在估算出股權資本成本和債務資本成本以後,按照它們各自在總資本中的比例而後計算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WACC = Ke × We + Kd × Wd
式中,WACC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Ke 是股權資本成本; We是股權資本佔公司總資本比重; Kd為債務資本成本; Wd為債務資本佔總資本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