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的比較中處於下風,他們也認識不到自己的特長,於是就以為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將自己排除在這個家庭之外。
正在撫養孩子的父母們,首先應該弄清孩子們的不同個性。認為只有“學習好才是好孩子”的想法,只會剝奪孩子的個性。透過孩子的個性,可以瞭解孩子適合做什麼。一般情況下,語文好的孩子英語也好,唱歌好的孩子畫畫也好。在弄清孩子的個性後,就要針對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
也許有的媽媽會這樣問:“如果太注重孩子的個性,會不會影響孩子同其他兄弟姐妹的相處呢?”
當然不會。孩子們個性的發展反而會使兄弟姐妹間的關係更加和睦。以我的經驗,孩子們透過比較,相互影響,相處會更加融洽。
從小就很內向的彼得,在具有領導才能的愛麗絲的影響下,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外向型的人,可以口若懸河地發表自己的主張。南希除了具有音樂細胞外,還具備了邏輯推理和思考能力,最終成為了能言善辯的律師。而她的邏輯推理和思考能力正是受了彼得的影響,善於辯論則是受到愛麗絲的影響。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個性迥異的孩子們忽然有了共同點。這正是兄弟姐妹互相影響的結果,他們吸收了其他人的優點。
電影《像流淌的江水》中有這樣的臺詞:
“不知道河裡的小魚對遊向何方是否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但是,最終所有的小河都會匯入一條江,而江水最終也會流入海洋。”
江水川流不息,有的江水湍急,令人不敢涉險;有的江水平緩,成為魚兒的樂園。但是,所有的江水不管怎樣流,最終都會注入大海。
如果有人想阻止江水的流淌,或者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