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而在南郊的靈犀潭面積頗大,風景優美,周邊植被保護得很良好,這也是就是南潭縣得名的由來。
八個傳統區分為南四區和北四區,城關鎮正好處於南四區和北四區結合部,可謂地處腰腹地帶。
而前世陸為民分配去的東陂鄉就屬於南四區中的東崮區,整個東崮區十五萬人口,五個鄉鎮,除了東崮鎮外,還包括東陂鄉、二道埡鄉、霍山鄉、新河鄉。
沈子烈到地區是開了農業生產暨糧食收購工作會議。
應該說這幾年的糧食收購會議氣氛都不太好,尤其是糧食收購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各級黨委政府一大難題。
近幾年糧食連年豐收,全國各地糧食保護價處於最低位,即便是這樣糧食部門在收購糧食時依然沒有足夠資金,而國家撥下來的款項遠無法收購掉農民手中糧食,所以地方政府最終就不得不以白條來替代。
可是政府部門在收取農業稅和統提款時卻又不接受白條,這也極大的激化了農民對交農業稅和統提款的牴觸情緒,使得地方幹群關係相當緊張,而每年關於農業稅和統提款收取問題都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需要花最大精力來專題研究的核心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壓倒一切的問題。
而農業稅能不能如數收取上來,收取程度,這就成了縣委縣府考核各大區和鄉鎮的最關鍵指標。
南潭雖然是丘區縣,但是地勢和黎陽地區北邊幾個縣比起來要低緩許多,屬於典型的昌東丘陵地區,海拔都在三百到六百米之間,地勢多緩坡淺丘,起伏不大,其中大部分地區是旱地作物的主要產區,也有部分平原和灌溉條件交好的地區是水稻主產區。
陸為民算是領教了沈子烈的工作風格,跟著沈子烈,一上午時間就跑了兩個鄉鎮,北四區的石鼓區石鼓鎮和石橋鄉,下午還要跑馬尾區的良駒鄉。
這幾個鄉鎮都是南潭主要糧食產區,今年糧食眼見得又將迎來一波大豐收,但是在收購資金問題上,從地區到縣裡都是捉襟見肘,眼見得又一波白條子風潮又不可避免,而農民也是怨聲載道。
中午飯就在石橋鄉政府的食堂對付了一頓,在這方面沈子烈算得上是最好對付。
由於不喝酒,沈子烈在飲食上十分簡單,一碗米飯,一個菜,一個湯,就能對付一頓,陸為民倒是覺得跟著這樣的領導幹部十分合適。
他也不喜歡那種動輒就要上席桌大吃大喝的風格,這樣簡潔利落的解決吃飯問題,對於陸為民來說也是一個解脫,至少避免了一個多小時在酒桌子上無謂的扯酒經。
第一卷 恰同學少年 第三十四節 白條問題
吃完飯後的沈子烈打著飽嗝站在石橋鄉政府院子裡的棗樹下,叉著手與石鼓區委書記宋成華、石橋鄉黨委書記於連山、石橋鄉鄉長石承太探討著今年的農業稅和統提款收取面臨的巨大困難。
鄉政府一看就是解放前遺留下來的大院改造來的,只不過有一側的廂房被拆了,沿著被拆的部位向外延伸修了十來間小青瓦房,紅砂岩在風雨風化下顏色深淺不一,院子裡三合土顯得粗糙不堪,幾塊部門牌子乾脆就直接靠在牆上,看上去總覺得多了幾分寒磣破落的味道。
“老宋,我不管你想什麼辦法,你石鼓區五個鄉鎮靠財政工資吃飯的人算起來要有幾百號人,你農業稅和統提款收不起來,那就只能說明你這個石鼓區委書記不合格,你石鼓區委沒有戰鬥力,到時候幹部們都把書記鄉長們望著,你這個當區委書記的難道就沒有一點壓力?”
“沈書記,不是我們沒有想辦法,但是去年打的白條今年都還沒有兌現,今年又是這樣的情形,你讓我們怎麼辦?要落實,也得先讓縣糧食局把白條問題解決了,我宋成華就敢打這個包票,他糧食局能把白條問題解決,我就敢說農業稅絕對沒問題,統提款也能湊合著弄個大半!”
石鼓區委書記宋成華是個當兵出身的性子,一道疤痕從右面頰下端劃破一直拉到頸項下,這是他在老山前線打仗時被彈片劃傷的,這也讓他說話時面部表情顯得格外兇狠。
“白條問題各個地方都存在,今年情況可能會更嚴重一些。”沈子烈圍著院子裡的棗子樹轉悠了一圈,負手慢慢道:“現在大家都在埋怨國家為什麼不收糧食了,糧食保護價太低了,國家現在也很難,糧庫裡已經囤滿了糧食,但是每年農民的糧食你得照收不誤,不是說糧食太多了,而是糧食轉化率低了,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副產品太低了,導致了現在農民不想種卻不能不種,國家不想收卻不能不收,每年國家在糧食上的補貼高達數百億元,這對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