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翟誆皇且桓齪冒旆ǎ�亟�斐晌耷釵蘧〉睦朔押�*。社會整體的慈善水平也不會很高。許多需要救助的人會仍然得不到救助。
可是,一般人都認為中國人缺乏慈善心,所以輿論甚至不能設想由民間來承擔社會福利保障的主要職責,大家認為,那樣只能造成社會福利保障根本無從建立。但是,歷史表明,中國人其實是樂善好施的人群。那麼,為什麼現在中國社會的慈善事業那麼不發達呢?
在慈善事業中,慈善機構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捐資行善的人雖然有足夠的善心和財力,但他並不掌握行善所需的資訊和相應的管理能力。缺乏資訊,就會給騙子提供機會。而管理能力不足,也會使得善款的使用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而慈善機構的作用就在於為捐資行善者提供資訊和管理。
由於慈善機構的專業化工作,即使扣除他們必要的工作經費,捐資者的善款也將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為社會提供儘可能多的幫助。如果捐資者自己直接去尋找受助者,往往效果更差。最近國內已經披露出好幾起類似的事件,捐資者往往陷入被騙或者被利用的境地。這並不是偶然的。可以想象,這些捐資者的被騙,將使得無數本來想要行善的人往而卻步。
進入二十世紀的中國(15)
可是,怎樣保證慈善機構的誠實可靠和工作能力呢?靠競爭。企業要面臨競爭,要使消費者相信自己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更加質優價廉,慈善機構同樣要面臨競爭,要努力讓捐資者相信自己的誠信和操作能力。那些在競爭中勝出的慈善機構將募得更多的善款,發揮更大的作用。而那些行為可疑、浪費低效的慈善機構只能逐漸萎縮,直至消亡。目前國內的許多慈善機構——他們往往是由政府主辦的——在誠信程度和工作能力上都不盡如人意。他們果然也沒能得到大量的捐款。如果他們把自己的失敗歸因於中國人缺乏慈善之心,那是極為荒謬的。中國人有足夠的慈善之心,但中國人也有足夠的智慧,可以有效地識別出那些騙子和不可靠的人。指望著人們把錢大量捐給蛀蟲,是辦不到的。
因為同樣要面臨競爭,所以,慈善機構和營利企業實際上並無本質的差異。區別僅僅在於慈善機構並不以經濟利益——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但它同樣以一種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那就是捐資者的道德滿足感最大化。慈善機構並不是存在於市場以外,補市場之不足。慈善機構其實就存在於市場以內,遵從市場的基本規律,是整個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越是市場經濟體制發達完善的國家,慈善事業越發達。這不是偶然的。不是市場經濟國家的人們更有善心,而是市場經濟體制使他們的行善願望有更多得到滿足的機會。
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遠遠沒有充分發展。在不完善的體制下,民間創辦獨立慈善機構的空間受到極大壓制,甚至根本不可能。這才是中國慈善事業不發達的根本原因。歷史和現實充分表明,中國人並不缺乏慈善之心。中國人缺乏的,是自主行善的機會和條件。
看到中國慈善事業不發達的現狀,要做的不是空洞地譴責中國人缺乏慈善之心,而是要儘量給他們創造出自由發展的空間。當人們有了自由選擇的權利時,一定會有許多人選擇無私地去幫助他人。這種基於道德和自願而建立起來的福利保障機制,其效果要遠遠優於強制再分配機制。自願幫助他人不僅使受助者得益,捐助者自身道德水準也很有所提高。在滿足經濟效率最大化方面,市場經濟體制有著其他體制所無法企及的優勢,同樣,在滿足人們道德追求最大化方面,市場經濟體制同樣有著無可動搖的優勢。
美國參議員和中國銀元危機
全球化把世界各國聯為一個整體,各國都會從中受益。但全球化也對各國的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國的制度缺陷有可能被放大。因此,在全球化的時代,主動進行制度變革尤為重要。
在中國,銀子是貨幣的代名詞。中國人用銀做貨幣,由來已久。明朝中後期,銀在中國貨幣體系中開始居於核心地位。到了清朝,已經形成了大宗貿易用銀兩,民間小額交易用銅幣的局面。從那時開始,中國已經確立了銀本位的貨幣體系。
世界上,也有其他一些國家採用銀本位制,但到了1870年左右,雖然市場中仍有大量的銀幣流通,但絕大多數國家採用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世界貨幣體系的主流。另一個銀本位大國印度於1893年放棄了銀本位制,1899年採用了金本位制。到了1930年代,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依然採用銀本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