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佈命令以前,北洋政府詢問中交兩行意見。交通銀行各分行均無異議,願意服從中央,但中國銀行各地分行均表示不贊同。其中態度最激烈者電告中央政府:“無論處在任何困難的環境中,願盡一切力量,將庫中現金兌至最後一元,始行停兌”。
北洋政府反覆斟酌以後,還是下達了停兌命令。命令一下,交通銀行完全遵守,立刻停止了儲戶兌付。中國銀行總行也下令各地分行執行政府命令,但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卻在經理宋漢章、副經理張嘉璈的帶領下,公然抗命不遵。他們以銀行股東的名義釋出公告,宣佈繼續兌付,並要求政府不得再從銀行隨意提取款項,自此以後,一切事務均按照普通銀行辦理。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將不再是政府的籌款機器。
公然對抗政府命令,宋漢章和張嘉璈是冒著極大風險的,甚至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上海分行的上上下下提心吊膽,非常緊張,隨時準備應對非常情況。當然,宋張二人也不是簡單對抗而已。他們積極聯絡各方,取得了社會各界的支援,尤其重要的是爭取到了江浙財團和其他銀行的支援。
此後的一個星期是最緊張的時候。大量儲戶湧到中國銀行提取存款。第一天來了2000多人。銀行職員不得不加班加點。擠兌持續了幾天以後,儲戶發現中國銀行的現金流沒什麼問題,來提取存款的人也就大量減少了。第四天只來了100多人。再過幾天,這場危機漸漸平息了。上海分行挺過了這次危機。事件過後,上海中國銀行的信譽大增,有錢人和生意人紛紛把錢存到這裡。銀行吸收的存款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