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臆斷,它讓公開資訊成為常規而非特權。”
另外一個由數字技術推動透明化的大國是印度。根據不透明指數(2005年,印度在*一項上的得分是57分)公正地說,印度也是*的。它也在經歷著由技術引導的深刻的由社會變革。2004年的《商業週刊》有一篇名為“數字村”的文章,報道了由於兩千多萬份土地記錄的電腦化,對高科技的班加羅爾周邊地區的農民的影響。過去,農民想要得到他們的契據只能透過村裡的會計,農民們沒受過教育,社會地位低下,會計有時還會和大地主合謀,騙取他們的財產。現在,在播種時節,當農民需要契據的影印件來獲得銀行貸款或者其他供給時,他們可以到政府所屬的電腦亭得到這些契據。甚至可以以30美分/份的價錢,列印出這些檔案;而在舊制度下,則需要付給會計2美元到22美元不等的錢。
印度的網際網路使用者人數相對適中,2008年初預計6000萬左右。但政府的高科技亭給農民上了難以磨滅的一課:數字技術改變了遊戲規則,這樣一來也就可以改變他們的生活。監督電腦化計劃的印度官員解釋道:“現在,有了平等的獲取資訊的渠道,社會地位低的人有了和社會地位高的人同等的特權。”這種說法無疑是誇張的。但新的透明化已經給了村民們新的期待。《商業週刊》報道稱,“他們開始夢想有自己的電腦,並讓孩子去學習計算機。”簡言之,村民知道了數字技術是一座梯子,他們可以藉此爬出那口由貧窮、社會階層和傳統把他們推下去的井。
那些*型政府,雖然能夠強行控制報紙和電視臺,但控制飄渺的網際網路就沒那麼容易了,在這些政府統治的國家,獲得上網,特別是登入那些富有同情心的網站以及上部落格的能力,更可謂一種解放。在這樣的地方,部落格等於一種數字抵抗運動。部落格上一篇引人注目的日誌能夠吸引到上千名讀者;每個讀者再將它的觀點告訴更多的人,很快,全世界都聽到了這聲啼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全球透明化(3)
比如,伊朗的500萬網民中,大約有10萬人是部落格使用者,其中還包括備受爭議的部落格領袖,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政府對伊朗部落格寫手施加的壓力日新月異。曾經,對網路一竅不通的宗教權威忽略了部落格寫手,現在他們則有可能被拘捕。但鑑於國內的基本環境,他們的壓力還沒有那麼大,因為“政府希望自己看上去*化,”伊朗的部落格寫手侯賽因·德拉克斯汗在2005年6月告訴《連線》雜誌的記者傑夫·豪。
據《民族》報稱,在政治部落格的幫助下,2005年的大選成為“伊朗有史以來……最開放和透明的(大選)”。大選前一篇叫做“伊朗部落格寫手”的文章,對伊朗的部落格寫手將如何重塑*共和國做出了推測:“儘管伊朗仍然是一個封閉社會,但在部落格中正在進行著一場關於國家未來的激烈討論。臨近的大選即使能給伊朗人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也不會太多。但在部落格的幫助下,社會能更開放,各種資訊和想法得以空前的自由流動。”
2007年秋,緬甸的執政軍政府對抗議者實行數字*的主要原因是出自對透明的恐懼。和過去的示威相比,八月開始於緬甸的反政府抗議是在網路空間和街頭同時進行的。當上千名身著藏紅色長袍的佛教徒聚集在首都仰光時,攝像機和手機照相機*下他們的影象,照片透過網際網路傳到了世界各地。一名日本攝影記者在拍照時被政府軍隊開槍射死,當他在街頭垂死時,仍在繼續拍照——類似這樣的照片點燃了人們對抗議者的同情。《紐約時報》生動的記錄了這場網路起義:賽斯·麥丹斯報道稱,抗議者發郵件,寫簡訊,寫部落格,在Facebook和維基百科上不斷髮帖子。幾周後,他們向泰國和其他地方的網上同情者們傳送這篇報道,藉此避開了當地的官方機構。此外,麥丹斯寫道,持異議者“使用網際網路‘信鴿’——記者過去用來傳送照片和報道的信使——衛星傳輸的方式將他們的資料交給了大使館以及非政府組織。”
但是最後麥丹斯寫“掌管緬甸的將軍完全關閉了網際網路。”也就是說他關閉了該國兩個網際網路供應商。和那些靠奪取相機來阻止影象傳播的官方人員一樣,他們中斷了國際長途,以此來壓制抗議者。泰國一家報道緬甸流亡的雜誌編輯說,他認識的一位最可靠的緬甸內部激進分子,給他打的最後一通電話說,“我們不能到處走了……我們什麼也幹不了了。我們失敗了,我們被士兵抓到了——我們失敗了。”
在麥丹斯的文章發表前,被恐懼包圍的緬甸幾乎沒有傳出任何抗議者的訊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