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機制,獎勵溜鬚拍馬者和迎合領導虛榮心的人。在這裡,自我意識也是被譴責的,不僅是傾聽者,信使也一樣。在小阿瑟·施萊辛格最近出版的日記中,他記錄了在越戰中,林登·約翰遜總統的內閣核心成員期盼無任所大使 W。艾夫里爾·哈里曼能向總統傳達他們的想法:“戰爭不會勝利,‘光榮撤退’才是明智之舉“。但哈里曼一直保持沉默,因為就像施萊辛格那時對一個朋友說的,“每個人都有他的弱點,艾夫里爾的弱點就是對權利的渴望。”
克林頓政府時期,中情局主任喬治·特內特有著誠實、能幹、勤奮的美名,但他的自尊卻因此受到了傷害;因為那段時間裡白宮的人從來沒有真正接納過他。後來,在布什政府中,他成為唯一一位表現出色的“克林頓時期期滿繼任者“,他成為了新總統核心圈子的一部分,特內特自然感到受寵若驚。他不想在這場宴會中再做個討厭鬼,破壞自己剛得到的地位。因此,毋庸置疑,告訴新團隊關於伊拉克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事,最有利於拉近他們之間的關係。
二戰期間有一個和這個反差很大的例子。提到喬治·馬歇爾將軍,人們會說起他挺身而出頂撞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的事。歷史學家麥克·比齊羅斯提到了一件事:羅斯福總統試著對馬歇爾施壓,讓他暫緩發展地面部隊的計劃。屋子裡的每一個人都不敢違背老闆的意願,但馬歇爾卻立場堅定:“對不起,總統先生,但我完全不能同意。”稍後,馬歇爾再一次對這位有著鋼鐵般意志的總統直言不諱,交給他一份自己對戰況的分析,並最終說服老闆在總統競選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撥款建立了一項戰爭基金——即使羅斯福認為“這會發出錯誤的訊號。” 比齊羅斯總結說,“如果馬歇爾保持沉默,取悅老闆,美國軍隊不會在日本襲擊珍珠港時準備的如此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