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的大力推薦下,自己居然以高票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長,同時被院士評議委員會特別會議選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中國和世界上有史以來第一個沒有申請院士資格而獲得院士稱號的人士。
這一天的晚霞異常燦爛輝煌,金黃色的陽光照耀在雲層的邊緣,宛如金邊一樣鑲嵌在天空。而是夜,突然而至的暴雨把北京城徹底的清洗了一番,第二天清晨的北京給所有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正文 第四卷 風雲
第一章回家
看著面前的一攤檔案和資料,趙一飛不由得搖了搖頭,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被選舉為中國科學院院長,而且還是高票透過。自己本來就是一介書生,只是喜歡科學研究中那種永遠創新的感覺,所以執著於科學研究中,雖然也曾想在這個世界上呼風喚雨,談笑於江湖之上,但事實證明自己確實不適合做那些。可現在成為了中國科學院院長,不知道會有多少的俗務纏身,自己還能夠享受那種創新感嗎?可自己能夠不做嗎?在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的原則下,就算是再不情願,趙一飛也會做下去的,畢竟這是中國,中國自古以來講究的就是團體高於個體。當然,事實上證明中國的這一傳統並沒有錯,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幾千年而不衰,雖然經歷了各種各樣的風風雨雨,但最終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世人的面前,這也是這種團體力量的結果。相比之下其它幾個文明古國則真正的成為了古國,而他們缺乏的也正是這種團體精神。
團體的生存就是個體的生存,趙一飛非常的清楚這一點。在趙一飛用重正化群計算出鳥類個體與群體間的生存比率時就早已經把這一點根植於內心之中,或者可以說是把中國的這一團體高於個體的生存原則從內心中喚醒。
作為一個民族或者國家,如果不明白團體生存高於個體生存的原則,那麼這個民族或者國家將經不起任何災難的考驗。正是在這一考慮下,趙一飛最終決定接受中國科學院院長的職務。
不過上任半個月來的辛苦卻讓趙一飛不由得想打退堂鼓,不是因為不能做下去,而是和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几乎沒有任何交叉點。每天只是埋首於“文山會海”之中,即使有機會聽到一些學術方面的報告,也會由於各種事務的干擾而被打斷,再加上做報告的人由於面對的物件過於寬泛,所以一般來說也只是極其粗略地講解,這根本就不能滿足趙一飛的需要。
正是在這種重重煩惱之下,趙一飛決定採取新的策略——那就是設立一個常務副院長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由幾名常務副院長組成,而這些常務副院長採取向社會招聘的方式選拔。這些人的基本職能就是管理,他們沒有任何科學研究任務,本身也不必是科學家。而自己這個院長則將成為一個擺設,所有的事務全部交給這些常務副院長處理,當然,如果發生什麼不同意見或者需要多個常務副院長協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就由常務副院長委員會開會討論。此外,這些常務副院長全部直接與中央和地方政府相關職能對接,這樣的結果就是趙一飛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自己的研究,也使自己可以脫身到大漠綠化研究所繼續自己在那裡的遠端航天研究和其它的各種相關研究。
真正的無官一身輕,又過了半個月,所有了這些都辦理好了,常務副院長們也已經能夠正常地開展工作的時候,因為正是個週末,所以趙一飛得以和嶽琪一起在兩大“保鏢”——張元和麗娜的保護下回到大漠綠化研究所。
現在的甘肅省已經完全不同於以前,雖然只經過不到十年的治理,但所到之處常常是綠油油的一片,低矮的是青草,稍高一點的是灌木,更高些的則是一些幾年生的速生植物品種,這是大漠綠化研究所內的農林專家多年耕耘的結果,畢竟由於思維角度不同,這些專家們更傾向於從植物品種改良上下功夫,而事實表明,這些經過改良的品種也確實很好地起到了固土、固沙的作用,這無疑也讓趙一飛的治沙計劃可以更早地見到效果,更高的則是一些移栽來的成年樹木。
這是嶽琪第二次來到大漠綠化研究所,上一次“有幸”來到這裡是在進行遠端航行太空實測的時候,也就是中國登月的那次。當時之所以讓嶽琪來還是趙一飛奮力爭取的結果。雖然自從知道趙一飛身在甘肅的這麼多年來嶽琪來到甘肅的次數不下十次,當然主要是出差到這裡,和政府之間、以及一些駐軍方面和在酒泉附近的安全部門協商視覺屏電腦方面的問題。可每次來都沒能進入大漠綠化研究所的範圍,事實上普通的地方官員和其他人員根本不知道這麼一個研究所,就算是知道也不清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