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喝,打斷了陳當的話,眼中再次閃出怒意,但很快就隱沒了,還是保持著剛才那般從容的,對李世民作禮說道手陛下,臣當時並不發現所抄家產中有杜伏威與王雄誕、闞稜的,在丹陽修建的也只是軍事要塞,並不是臣私人之住處,但闞稜卻依仗其在平叛中立下的戰功,以下犯上,觸怒了眾犯,再加上當時得到輔公祏的供言,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王易搶在了準備再次責問李孝恭的陳當面前,向李世民面陳,“陛下,江淮軍的幾位主將被冤殺,他們的家產被沒,此舉讓諸多原本想向朝廷請降的江淮軍殘部將領心生寒意,因此才有不少的江淮軍舊部依然隱伏於民間,他們並不是為了準備圖謀後事,而是怕再遭與同伴們相同的命運,所幸陛下明察秋毫,已經還江淮軍將士一個清白,臣等原江淮軍的舊部及後人,也敢站出來,向朝廷請求歸順,多謝陛下給予臣等諸多的信任…”
陳當的言辭太過於鋒利,王易把他說多了惹惱了李世民,也惹得朝中大臣們反感,畢竟李孝恭為大唐的建立立下的太多的戰功,在後來的凌煙閣功臣名錄中排名第二,僅次於長孫吧?忌,與他太過於交惡,肯定是不明智的,因此也將話兒說的婉轉一些,達到效果就好了。
在王易說完後,李孝恭還沒反擊,守秘書監魏徵站了出來,作禮奏道手陛下行事寬懷與威嚴並濟,以誠心感化了諸多的對手,如今江淮軍舊將願意來歸降,朝廷應該寬大為懷,即使他們以往有無,也應該既往不咎才是,何況陛下已經派人查清了輔公祏叛亂的事,那些原本就吧?罪的江淮軍舊將,及他們的後人,陛下當然不能追究他們這些年因畏於一些主將被冤殺,而隱於民間,沒有出來歸順朝廷之事,臣覺得,陛下應該用聖恩感化他們,讓他們明白陛下的寬懷才是…趙郡王在處理江淮軍叛亂的事上,確實有重大的失誤,冤殺已經歸降的大將,籍主持軍務之便,抄沒一些歸降的江淮軍主將的家產,中飽私囊,此罪不小,臣覺得應該追究其責…”
魏徵的話,讓王易異常的驚喜,他想不到今日會有這樣重量級的人物站出來,對他及他所代表的江淮軍舊部予以這樣的支援,這是個意外;非常大的意外。
王易也想到,魏徵原本是李建成手下的人,與李世民可以說是死對頭,但最終被李世民給予重用,從某一個方面來講,他自然不希望同他一樣歸順的人遭受不好的命運,何況輔公祏叛亂的事,朝廷已經有初步的定論,可以說事實清楚了,朝中大臣皆已知曉,魏徵此時站出來,還是能理解的。王易希望能有更多的朝臣站出來,對他們表示支援,特別希望如長孫吧?忌、房玄齡等一言九鼎的大臣站出來表個態,當下他也不再言語,靜看朝堂上情況的變化…
第六十六章驚震朝堂(下)
第六十七章 該成定論了
第六十七章該成定論了
(多謝abc夢想成真書友的月票!)
讓王易放心的是,魏徵話剛說完,侍御史權萬紀馬上站了出來,大聲奏道手陛下,臣覺得,當年趙郡王率軍平定江淮江南之時,確實是有冤殺歸順的江淮軍主將,並假公濟私,以抄沒的家產為打營建私宅之事,此是不可饒恕的罪行,臣覺得應該追究趙郡王此罪…”
王易是不認識權萬紀的,但他從服侍上可以看的出來,這是一名品級並不高,但讓朝堂上的大臣們頗為畏懼的侍御史,侍御史只有從六品下的階,但卻掌糾舉百官之職,在朝堂上可以對任何一名官員舉駭,即使有失察之舉,也不會被問罪。
今日有侍御史站出來有此罪名指責李孝恭,王易發現,李世民不會置之不理了。
“陛下…”就在李孝恭作禮準備辯駁之時,殿上的李世民卻大喝一聲打斷了,站在殿首的王易在稍一抬眼間,看到了李世民眼中有略起的怒意。只見李世民臉色鐵青,大手一揮道手好了,今日此事,就議到此,此事朕自有定論,諸卿不必再議,散朝!”
說著李世民也不再理會殿內諸臣,就大步離開發太極殿。
殿間諸臣也立即行禮,恭送皇帝離去。
如此結局,王易雖然很意外,但也大鬆了口氣,與已經起身的陳當一道,往殿外走去。但王易沒注意到的是,今日在朝堂上一直注意著他的長孫吧?忌,卻在出殿時候被一名宦官喚走了。
長孫吧?忌來到武德殿,依然身著一身朝服的李世民正在殿內等著他。
李世民沒有任何的客套,直接就問道手輔機,你如何看今天的事?”
長孫吧?忌作一禮回答道手陛下,臣覺得,陛下既然已經徹查了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