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4)

小說:人間詞話 作者:中國長城網

說是其詞深具端容清麗,品格自成,比之溫韋,格調又高了一層。

人間詞話之五十九

【〃暮雨瀟瀟郎不歸〃當是古詞,未必即白傅所作。故白詩云:〃吳娘夜雨瀟瀟曲,自別蘇州更不聞〃也。(此條原稿已刪去)】

〃暮雨瀟瀟郎不歸〃引自白居易的《長相思》,詞雲:〃深畫眉,淺畫眉,蟬鬢鬅鬙雲滿衣。陽臺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瀟瀟郎不歸。空房獨守時。〃

〃吳娘夜雨瀟瀟曲,自別蘇州更不聞〃應為〃吳娘暮雨瀟瀟曲,自別江南更不聞〃。此句引自《寄殷協律》:〃五歲優遊同過日,一朝消散似浮雲。琴詩酒伴皆拋我, 雪月花時最憶君。幾度聽雞歌白日,亦曾騎馬詠紅裙。 吳娘暮雨瀟瀟曲,自別江南更不聞。〃

老王很有意思,又有新發現。

白居易在自己詩中說自己曾聽過〃暮雨瀟瀟曲〃,老王認為這也許可以證明〃暮雨瀟瀟郎不歸〃此句是古詞,或是樂天將此古曲重新按《長相思》之調作成詞。

〃長相思〃之語於漢魏六朝古詩中常見,如〃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等等。而〃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則成為古曲《長相思》的定式。如目前最早的南朝梁張率的《長相思》,及至陳後主、陸瓊、王瑳、蕭淳、江總等人所作的《長相思》,均以〃長相思,久離別〃開篇,無一例外。因此樂天此闕,雖有古曲之風,然而當非南朝古曲。更有可能的是〃暮雨瀟瀟曲〃中有〃暮雨瀟瀟郎不歸〃的句子,而白居易將其重新填入詞中。

人間詞話之六十

【稼軒《賀新郎》詞:〃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又《定風波》詞:〃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綠〃、〃熱〃二字皆作上、去用,與韓玉《賀新郎·詠水仙》以〃玉〃、〃曲〃葉〃注〃、〃女〃,《卜運算元》以〃夜〃、〃謝〃葉〃節〃、〃月〃,已開北曲四聲通押之祖。】

宋代壓仄聲韻的詞,同韻部的上聲韻和去聲韻可以通押,而入聲一般不與上、去兩聲韻通押。但是在與南宋同時代的金代開始流行的北曲中,平上去三聲都是可以通押的,再加上歸入了平上去三聲中的入聲,這就是所謂的四聲通押。我們今天的普通話正是由當時的北方方言發展而來,因此也沒有入聲。

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2年)劉淵曾根據當時的讀音,編寫刊行過新的《禮部韻略》,共107韻。同時代的還有金代王文鬱的《新刊韻略》(1227)和張天錫的《草書韻會》(1229),都分106韻。因為《禮部韻略》是在平水刻的,所以當時的韻書稱為平水韻,通常認為是106韻。〃平水韻〃是當時作詩填詞的一個指導。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把〃平水韻〃的106韻合併為19個韻部,作為北曲押韻的指導。老王這裡所說的情形,正是由〃平水韻〃向〃中原音韻〃的一種過渡情形。

賀新郎辛棄疾

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又檣燕、留人相語。艇子飛來生塵步,睡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鳴櫓。

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冷冷曲罷,為誰情苦。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望金雀、觚稜翔舞。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愁為倩,麼弦訴。

定風波辛棄疾

金印累累佩陸離,河梁更賦斷腸詩。莫擁旌旗真個去。何處?玉堂元自要論思。

且約風流三學士。同醉。春風看試幾槍旗。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那邊應是說儂時。

賀新郎·詠水仙韓玉

綽約人如玉。試新妝、嬌黃半綠,漢宮勻注。倚傍小闌閒佇立,翠帶風前似舞。記洛浦、當年儔侶。羅襪塵生香冉冉,料徵鴻、微步凌波女。驚夢斷,楚江曲。

春工若見應為主。忍教都、閒亭邃館,冷風淒雨。待把此花都折取,和淚連香寄與。須信到、離情如許。煙水茫茫斜照裡,是騷人九辨招魂處。千古恨,與誰語?

卜運算元韓玉

楊柳綠成蔭,初過寒食節。門掩金鋪獨自眠,哪更逢寒夜。

強起立東風,慘慘梨花謝。何事王孫不早歸?寂寞鞦韆月。

辛棄疾的《賀新郎》和《定風波》中,〃綠〃和〃熱〃在中古音中應為入聲,為了押韻的需要則讀為上聲或是去聲。韓玉的《賀新郎·詠水仙》中,〃玉〃、〃曲〃讀入聲,而與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