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2 / 4)

小說:唐朝小官人 作者:水王

咬牙,道:“辦法,也不是沒有。”深吸一口氣之後,他徐徐道:“唯一的辦法,就是要讓各地的主官,使他們拒絕商貿成為他們的根本利益,只有他們與我們韋家共榮共辱,唯有如此,才能遏住這個勢頭。娘娘,我們要做的,是製造十個、二十個,乃至於三十個韋家……”

“製造韋家……”韋氏喃喃念著。

韋弘敏解釋道:“朝廷應當放權,給予各道和各州更大的權利,可在各州之上,設大州,如河北一帶,設幽州轄制各州縣,再設總管一員,朝廷敕其旌節,令其牧守幽州數十州百餘縣,使其經略本州,屯田練兵,治理一方……”

韋弘敏話音還未落下,一旁的韋玄貞臉色大變。

則一大州的總督,管理數十個州上百個縣,還賜予旌節,這旌節是什麼?旌節便是旌以專賞、節以專殺之意啊,等於是說,受節的總督大員,到了地方,是持著天子的旌節,如朕親臨,本州之內,想要賞誰就賞誰,想要殺誰就殺誰,一切都是自己做主,這若是如此,那還了得,這豈不是削弱了朝廷,讓這天下冒出一個又一個的秦少游嗎?

韋玄貞怒斥道:“韋弘敏,你這是什麼話,你好大的膽……”

韋弘敏臉色不變,道:“我這樣做,當然不是為了朝廷,此舉有害於國家,難道我會不知嗎?朝廷早年,各州本是靠屯田來供養府兵,府兵雖為地方刺史節制,卻也聽憑朝廷調遣,可是如今,屯田已經破壞殆盡,府兵之制已經形同虛設,遲早是要改的。既然府兵不堪為用,想要地方上的久安,就唯有募兵了,可是朝廷拿什麼錢來募兵?與其如此,反不如讓地方持節的都督自行募兵。自然,我方才說過,我為的是韋家謀劃,我認為這樣做便是為了咱們韋家謀一條出路,是為了咱們韋家長遠考量。”

韋玄貞痛罵:“這哪裡是……”

韋氏陰沉著臉,厲聲道:“好了,先聽他把話說完。”

韋玄貞這才恨恨的瞪了韋玄貞一眼,冷哼一聲,韋家其他人不禁低聲議論起來,這件事實在太大,許多人都覺得有些瘋狂。

可是韋弘敏卻是一字一句道:“臣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原因有二,眼下地方官之所以人浮於事,是因為他們無論是選擇朝廷,還是與神策府暗中勾結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多大的利害關係,他們縱容商賈,亦是沒有什麼害處,恰恰相反,或許還能從那些商賈的手上分一杯羹,他們更沒有興致,去排斥太平學,也沒有多大心思去管束逃民,這是因為,這些事固然對韋家不利,可是對他們卻並無切膚之痛,所以他們可以縱容,他們可以罔顧,他們可以置之不理!”(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一章:總鎮一方

韋弘敏的聲音越來越高亢,韋玄貞固然想要反駁什麼,卻是無從下口。

韋弘敏直視著韋氏,道:“所以以臣的愚見,這天下是要變一變了,請娘娘以為韋家為重,設鳳翔、昭武、昭信、昭義、寧塞、寧國、寧遠、保大、保義……諸都督府,賜予旌節,使其總鎮一方。”

韋氏深吸一口氣。

這等於是將天下各道分為數十份,再割據出去。而一旦割據出去,這大朝廷可就成了小朝廷,賜予了旌節,就等於是地方上的人事、兵事、政事悉數拱手出讓了。

固然到了此時,因為唐初時期的均田制已經開始糜爛,豪強開始兼併土地,以至於無數的百姓失去了土地,原本靠著均田制蓄養的府兵悉數逃亡,府兵制已經失去了其土壤,早在此前,朝中就有人提出了朝廷派出欽差,總鎮一地,由原先的屯田的民兵,改為募兵制,可是現在,韋弘敏的構思更為大膽,他要在大唐,建立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

韋弘敏道:“此舉就如當初楚霸王分封諸王,將天下均分諸國,使這天下諸州成為總督們的私產。韋氏若是肯如此做,那麼這些都督,勢必會對韋家死心塌地,因為洛陽的武則天,是絕不會輕易交出治權,都督們今日的一切,都是韋家賜予,想要維持他們這些都督的私權,勢必希望韋氏的權位能夠得以鞏固,此其一也。”

韋弘敏頓了一頓:“各鎮既成了都督們的私產,都督們的錢糧俱都產於各鎮,他們要練兵,就要招募鄉勇,因此,人口對他們來說至關緊要,若是逃民甚多。若是都去了河南,他們怎會置之不理,因此在阻攔逃戶上頭,他們也一定會盡心竭力。河南的商賈大量從地方上賺取錢財,對於都督們來說,若是錢都被商賈們賺了去,如何鎮守一地,因而,必定會盡力去控制,乃至於是遏制商賈。娘娘。這些人根本不必朝廷的旨意,既然本鎮成了他們的私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