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萬萬想不到,只是因為武懿宗的畫蛇添足,就將自己籌謀了這麼久的大事毀於一旦,當秦少游說到代價二字時,李隆基不禁打了個冷顫,猛地,他似乎醒悟了什麼,突然爬起,又猛地跪地,膝行著向武則天的方向磕頭,歇斯底里地道:“陛下,陛下……孫臣……孫臣萬死,孫臣不曉事,受人矇蔽,懇請陛下饒孫臣一命,孫臣畢竟是陛下的嫡親血脈啊……”
武則天端坐不動,卻是似笑非笑地看著李隆基。
她沒有說話,於是李隆基不斷地乞求,甚至滔滔大哭起來,這個時候,他倒是真像是一個孩子。
可是對此,武則天的臉上只是麻木,那眼眸裡,只剩下一絲疲倦,或者是平靜,但是絕沒有憐憫。
漸漸地,李隆基面如土色,而這個時候,秦少游已經一步步走上前來。
陛下雖未開金口,可是意思,秦少游卻已經明白,他走到了李隆基的身後,緩緩地抽出了長刀。
此時的秦少游,沒有任何的憐憫,也沒有絲毫的惻隱,因為他知道,若是這個痛哭流涕的人大功告成,就是自己人頭落地的時候。他更知道,自己一路殺到紫微宮,死傷的部眾就已超過了百人,自己對他的憐憫和惻隱,就是對那些肯和自己一同去死之人的無情。
鏘……
長刀出鞘的聲音格外的刺耳。
此時的秦少游更像是一個劊子手,沒有表情,不疾不徐。
李隆基已經感覺到自己的後頸發涼了,他沒有躲避,這時候,他的理智終究還是戰勝了畏懼,因為他清楚,唯一能救自己的,只有武則天,這個曾經自己想要奪取她一切的祖母,他只是匍匐在地,拼命的告饒……
長刀已經高舉。
秦少游張著眼眸,就這麼站在李隆基的身後,雙手握刀,開始蓄力。
武則天依舊沒有動,她只是在似笑非笑,她的臉上,甚至連憤怒都不曾有過,猶如局外之人。
“陛下……陛下……”
聲音戛然而止。
手起刀落!
一刀鋒芒狠狠斬下,鮮血也隨之濺起!
…………………………………………………………………………………………………………………………………………………………………………………………………………
月中了,求票啊!(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九章:大變之局
清晨。
薄霧騰騰。
經過了一夜的喧鬧,一下子靜謐起來。
只不過……有些通宵達旦之人,此時卻紛紛出了府邸。
宮中發生了這樣大的事,外間傳來的訊息是亂賊已經覆滅,可是事情的經過到底如何,卻是誰也分不清,可是無論現在金鑾殿上坐的是哪家的天子,身為大臣,也理當此時入宮。
大家的心情,不免忐忑不安。
尤其是李顯,這一夜,他是一絲兒睏意都沒有,只看到龍門宮外火光沖天,喊殺陣陣,雖是狄仁傑在旁不斷勸解,無非都是些陛下吉人自有天相,請殿下勿憂之類地話。這些話,李顯自記事起,就不知聽了多少次,他自是不敢相信的,可是偏偏,他見狄仁傑焦急,又覺得心懷愧疚,知道狄仁傑乃是好心,雖是嚇得瑟瑟作抖,卻還是做出一副坦然的樣子。
就這樣度日如年的到了天光,狄仁傑疲憊不堪,卻還是道:“殿下,此時該入宮了。”
他的這番意味深長的話,卻是包含了許多的智慧。
眼下的情況,其實無論勝利者是誰,其實都已經不重要,若是陛下勝了,作兒子的,當然在第一時間趕去問安,否則陛下遇險,而你李顯卻還躲在龍門宮,這可是不孝的惡名。
若是真到了情況緊急萬分,那李隆基當真成功,此時也應當前去表明立場。
對狄仁傑來說,這位廬陵王殿下的悲劇就在於,他自出生開始,就要為自己保護自己而明哲保身,這一輩子都在躲各種各樣的暗箭。所以今日的情況,對於廬陵王殿下來說已是習以為常。
李顯顯出了幾分疑慮,他期期艾艾地道:“是否要多帶一些侍衛,以備不測。”
狄仁傑則是嚴厲地道:“殿下。此舉萬萬不可,殿下應當孑身一人,只帶隨扈若干,隻身入宮,這是為人子,為人伯父理所應當的事,殿下決不可顯露防備之心。”狄仁傑嘆口氣,繼續道:“若是當真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那也只好各安天命了。”
李顯只好咬咬牙,道:“好。便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