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了一個絕妙的用詞,可惜空白太小,寫不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埃弗萊特的理論被人們理解成:當電子透過雙縫的時候,宇宙神奇地“分裂”成了兩個獨立的宇宙,在一個裡面電子透過左縫,另一個相反。這樣一來,宇宙的歷史就像一條岔路,每進行一次觀測,它就分岔成若干小路,每條路對應於一個可能的結果。而每一條岔路又隨著繼續觀察而進一步分裂,直至無窮。但每一條路都是實在的,只不過它們之間無法相互溝通而已。

假設我們觀測雙縫實驗,發現電子透過了左縫。其實當我們觀測的一瞬間,宇宙已經不知不覺地“分裂”了,變成了幾乎相同的兩個。我們現在處於的這個叫做“左宇宙”,另外還有一個“右宇宙”,在那裡我們將發現電子透過了右縫,但除此之外一切都和我們這個宇宙完全一樣。你也許要問:“為什麼我在左宇宙裡,而不是在右宇宙裡?”這種問題顯然沒什麼意義,因為在另一個宇宙中,另一個你或許也在問:“為什麼我在右宇宙,而不是左宇宙裡?”觀測者的地位不再重要,因為無論如何宇宙都會分裂,實際上“所有的結果”都會出現,量子過程所產生的一切可能都對應於相應的一個宇宙,只不過在大多數“蠻荒宇宙”中,沒有智慧生物來提出問題罷了。

這樣一來,薛定諤的貓也不必再為死活問題困擾。只不過是宇宙分裂成了兩個,一個有活貓,一個有死貓罷了。對於那個活貓的宇宙,貓是一直活著的,不存在死活疊加的問題。對於死貓的宇宙,貓在分裂的那一刻就實實在在地死了,不要等人們開啟箱子才“坍縮”,從而蓋棺定論。

從宇宙誕生以來,已經進行過無數次這樣的分裂,它的數量以幾何級數增長,很快趨於無窮。我們現在處於的這個宇宙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在它之外,還有非常多的其他的宇宙。有些和我們很接近,那是在家譜樹上最近剛剛分離出來的,而那些從遙遠的古代就同我們分道揚鑣的宇宙則可能非常不同。也許在某個宇宙中,小行星並未撞擊地球,恐龍仍是世界主宰。在某個宇宙中,埃及豔后克婁帕特拉的鼻子稍短了一點,沒有教愷撒和安東尼怦然心動。那些反對歷史決定論的“鼻子派歷史學家”一定會對後來的發展大感興趣,看看是不是真的存在歷史蝴蝶效應。在某個宇宙中,格魯希沒有在滑鐵盧遲到,而希特勒沒有在敦刻爾克前下達停止進攻的命令。而在更多的宇宙裡,因為物理常數的不適合,根本就沒有生命和行星的存在。

嚴格地說,歷史和將來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已經實際上發生了,或者將要發生。

只不過它們在另外一些宇宙裡,和我們所在的這個沒有任何物理接觸。這些宇宙和我們的世界互相平行,沒有聯絡,根據奧卡姆剃刀原理,這些奇妙的宇宙對我們都是沒有意義的。多世界理論有時也稱為“平行宇宙”(paralleluniverses)理論,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宇宙的“分裂”其實應該算是一種誤解,不過直到現在,大多數人,包括許多物理學家仍然是這樣理解埃弗萊特的!這樣一來,這個理論就顯得太大驚小怪了,為了一個小小的電子從左邊還是右邊透過的問題,我們竟然要興師動眾地牽涉整個宇宙的分裂!許多人對此的評論是“殺雞用牛刀”。愛因斯坦曾經有一次說:“我不能相信,僅僅是因為看了它一眼,一隻老鼠就使得宇宙發生劇烈的改變。”這話他本來是對著哥本哈根派說的,不過的確代表了許多人的想法:用犧牲宇宙的代價來迎合電子的隨機選擇,未免太不經濟廉價,還產生了那麼多不可觀察的“平行宇宙”的廢料。mwi後來最為積極的鼓吹者之一,德克薩斯大學的布萊斯?德威特(bryces。dewitt)在描述他第一次聽說mwi的時候說:“我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我第一次遇到多世界概念時所受到的震動。100個略有缺陷的自我複製貝,都在不停地分裂成進一步的複製,而最後面目全非。這個想法是很難符合常識的。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精神分裂症……”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接受“意識”,還要比相信“宇宙分裂”來得容易一些!

不難想象,埃弗萊特的mwi在1957年作為博士論文發表後,雖然有惠勒的推薦和修改,在物理界仍然反應冷淡。埃弗萊特曾經在1959年特地飛去哥本哈根見到玻爾,但玻爾根本就不想討論任何對於量子論新的解釋,也不想對此作什麼評論,這使他心灰意冷。作為玻爾來說,他當然一生都堅定地維護著哥本哈根理論,對於50年代興起的一些別的解釋,比如玻姆的隱函式理論(我們後面要談到),他的評論是“這就好比我們希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