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世紀80年代,圍繞對傳統和觀念反思重建,開始走出“問題小說”模式,注重人物心靈開掘和探索。這一時期注重寫人物命運遭遇,人與人的關係,人心人性人情。《如意》前清貴族小姐和工人的愛情悲劇,書寫人性美,對扭曲和社會心理批判。
3.1981《a立體交叉橋》標誌著劉心武小說創作更具反思性和人性化,筆觸深入到北京市民的世相心態,肯定人性需要合理性,對扼殺人性的環境進行毫不留情的鞭撻,喚醒人們的自覺意識。《鐘鼓樓》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獨特藝術結構和深沉文化感,體會北京歷史和文化深邃,顯示出地域文化風情畫價值。
可見劉心武是一個不斷自我更新的作家,每一階段創作都對當代文壇貢獻了較有分量的作品,影響極大。
王蒙:
政治小說
一、王蒙小說大都涉及政治,如《春之聲》《夜的眼》《蝴蝶》《布禮》等一系列意識流小說,創作主題仍然是意識形態範疇。呈現一種矛盾性:一方面整個身心都被這種意識形態沁透,藝術上流露出對他為此付出過青春,理想和愛情的歲月真誠的抒情,另一方面也為自己曾付出的,被歷史證明是無所謂的代價惱怒不已。
《春之聲》創作特色(一般瞭解)
本文寫了一個工程物理學家嶽之峰在80年代初,外國考察歸來乘悶罐子車回鄉探親沿途見聞,細緻捕捉嶽之峰的情緒變化,並對他對現實清醒認識而又積極的看法,極有層次地展現出來。
1.作者有意打破常規,透過主人公感覺和自由聯想,突破歷史時序和空間侷限,按照人物心理特點,用放射線條,重組,大跨度表現歷史過程,加大空間容量,筆觸伸向過去和現在,外國和中國,農村和城市。
2.心理過程是小說發展線索。
3.藝術手法上具有意識流的某種特徵,注重探索人物心理,書寫人物感覺,又重視描寫外部物質環境和人物行為,面向主觀又面向客觀。
4.作品中所表達的感情既是主人公的又是作者自己的。
二、.這類政治小說大都以一種寓言化方式構成,如《雜色》曹千里,灰色馬都是符號化的,有指涉,尤其是老馬最後說的話,發出的最後呼喊,既是寓言,也是預言。
知識分子小說
幾十年的轉變中,他的小說突破了意識形態話語,目光轉向了知識分子,如《戀愛的季節》《失戀的季節》
《活動變人形》超越政治話語上升到文化層面,以倪吾誠人生失敗,企圖表現在東西方文化衝突中,啟蒙知識分子身心困窘,表現了執著的自省精神,而靜珍等則承擔了人的隔膜和嫉恨的殘酷與野蠻。
王蒙在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1.五六十年代百花齊放氛圍中,創作了《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干預生活”作品,矛頭直指官僚作風,作者也因此被劃為□□而受到批判。
2.1979年復出後又寫了許多樣式別緻的意識流小說《春之聲》《夜的眼》《海的夢》創作主題仍屬於意識形態範疇,形式上借鑑了西方現代派創作技巧,常常採用主觀感受,內心獨白,自由聯想,夢幻等藝術手法表現生活,開中國當代文學現代小說先河。
3.大量政治色彩作品,以寓言化方式構成如《雜色》《活動變人形》超越政治話語上升到文化層面,以倪吾成人生失敗,企圖表現在東西方文化衝突中,啟蒙知識分子身心困窘,表現了執著的自省精神,而靜珍等則承擔了人的隔膜和嫉恨的殘酷與野蠻。
4.90年代以來,他的小說突破了意識形態話語,目光轉向了知識分子,如《戀愛的季節》《失戀的季節》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了全面關照和理性反思,突破了同類題材其他作家矯飾和拔高“浪漫化”表現方式,對知識分子內在精神進行自省。
可見王蒙當代文壇地位確立不僅在於他的作品顯出思想,文化方面的厚度,也在於創作藝術探索道路急先鋒。
藝術上1.西方意識流,常用主觀感受,內心獨白,自由聯想,夢幻等手法表現生活。同時也不忘借鑑中國傳統表現手法。
2.語言方面,看中語言揭示主題的作用,常用敘事語境不協調的過時的政治辭令造成反諷效果。如《名醫梁有志傳奇》“同樣的暖瓶,同樣的水,有些人這樣灌水的動機是無產階級,另一些人這樣灌水的動機是資產階級。”
王蒙對意識流手法的借鑑與吸收:(一般瞭解)
1.立足於民族性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