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進去,就是大慶殿。
每逢舉行重大典禮,皇帝都要提前在大慶殿齋戒、住宿以示虔誠。
每年的正月初一的朝會也是在這裡舉行,殿外的左右兩側的門稱為長慶門。大慶殿的院子裡有外形似寺院的鐘樓。
啊,那個太史局就在這鐘樓上面。
對太史局上班的地就這裡。
太史局幹嘛的?
時刻檢查局裡的刻漏,並手執牙牌按時向宮中報告時間,就是所謂的太史局。
那個司天監、保章正就是太史局的官員。
從右長慶門往東,北門的廊廡依次是樞密院、中書省和都堂,也就是宰相辦公的地方。
其次是門下省和大慶殿。
樞密院和中書省在宋朝並稱為“二府”。其實,後世“政府”一詞就來源於此。
在前朝時,中央政權的組織形式為“三省六部制”。
中書省負責起草政令,門下省省負責稽核政令,尚書省負責管理政務。
那到了宋朝,就是兩府。
樞密院是宋朝最高軍事機關,掌管軍國機務、兵防、軍馬等政令,它的最高長官是樞密使。
中書省是中央政務機關,秉承皇帝旨意總領政務,宣佈皇帝命令,批覆大臣奏書,它的最高長官是中書令。
說起來,宋朝的官制真的是讓人歎為觀止。
就來說說這個“宰執”吧。
宋朝,宰執是宰相和執政的簡稱。這個時期,宰相併不是固定的,仁宗時期先後以同平章事、尚書左右僕射、左右丞相為“宰相”,而以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樞密使、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為“執政”,合稱“宰執”。
光是這些稱謂,就能幹燒cpU。
宋朝的冗兵冗官,當真是名不虛傳。
顯然官家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就想利用範衝淹,韓琦,富弼這些年輕又剛直不阿的朝臣,改變現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