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宋朝興茶,很快就將一應茶具送上來,還有上好的茶粉。
因為這裡說的煮茶,其實就是閨中女子必學的點茶。
在這個時期,不會點茶,是會被詬病的。
當然了,蘇亦欣就不會,她也沒有強制要求顧言笑也要會。
這東西,花錢就能享受到,沒必要什麼都要自己去學,就像下廚,是因為蘇亦欣喜歡那一口,有時候也享受下廚的感覺,才會時不時的去廚房做幾道菜。
李柔嘉先用開水溫盞和茶筅,這個動作完成後,才是放入茶粉。
茶粉比較講究,剛入門學點茶的,基本上是用白茶粉,因為容易起沫,對剛入手學習的貴女比較友好。
量不必太多,一茶勺足以。
下一步就是調膏,倒入少許開水,用茶筅攪動,這個時候儘量不要在茶盞底部調膏,而是沿著碗底,將茶粉和水充分攪拌均勻。
這個時候,嗅覺靈敏的人,其實已經聞到茶香。
接下來第二次倒水,需要注意,不能直接倒在茶膏上,而是沿著茶盞邊緣倒水,也不用倒太多,小半碗足以,這一步不能急著去攪拌,而是先觸底再去攪動,要將茶盞邊緣和碗底的茶膏,都攪入水中,從而形成茶湯。
接下來,就是一個擊扶動作,這一步就考驗點茶人腕力還有控制茶湯不能灑出。
最重要的,是這個擊拂動作,要讓茶湯快速起沫,一直擊拂直到達到珠璣磊落這個程度,才算可以。
接下來第三次注水,還是沿著茶盞邊緣,不需要太多,繼續擊拂,這次的手法需要比剛才輕盈,上面的泡沫比第二次注水時要細密許多。
第四次注水,注水量與第三次差不多,這次需要沿著茶盞邊緣滑動,能看到茶盞邊沿,沫餑可以咬合茶盞,稱之為咬盞,遠遠看著,有種雲霧升騰之感。
所以,點茶不僅是為了最後的品茶,這每一步其實都是一種享受。
第五次注水,水量比前幾次稍微多一點,還是一樣做擊拂的動作,在感覺比較沫比較厚的時候,去做拂這個動作。
第六次注水,如果前面幾次點的比較厚重,這一次可以簡單的拂動,這個時候,茶沫可以用茶筅挑起成型。
最後一次注水後,就可以用工具在茶湯上點上花紋樣式。
李柔嘉竟是在茶湯上畫了一幅山水畫。
著實令人驚豔。
這一杯原本是呈給趙瑞,但趙瑞謙讓給了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第一次看見如此精湛的點茶手藝,確實想嘗一嘗這茶的味道。
李世安表示,他也有點興趣。
但這點茶,一次就只有一杯,也太費功夫了些。
第一杯,怎麼輪也是輪不到他的。
“好喝!”
耶律洪基抿了一口,沒忍住又抿了一口,給出很高的評價。
李柔嘉:“謝遼主誇讚。”
她退下後,宮人很快就煮茶的工具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