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子淵兄,我敬你一杯。”
顧卿爵舉杯:“介輔兄客氣!”
旋即一飲而盡。
兩人均放聲大笑,韓絳道:“之前未與顧大人深交,還以為顧大人生性冷淡,不屑與我等為伍,如今才知顧大人心繫黎民百姓。”
“子華兄謬讚。”
“不,你擔得起!”
三人把酒言歡,暢談朝政,一直到夜幕降臨才走出酒樓,還意猶未盡。
王安石道:“下次還有機會,我們再聚。”
等他們三人離開後,呂惠卿才從酒樓出來,看著他們離開的方向,臉上的神情隱在暗處,無人知曉他此時在想什麼。
大宋經歷這次大旱,接下來幾年都風調雨順。
時間一晃三年。
趙瑞後宮已經空無一人,此時的他已經二十八歲。
朝臣無數次勸諫陛下立後,都沒有結果,漸漸的也就不勸了,又不是沒有宗嗣,將安王的幾個孩子培養出來,最後過繼,也不是不行。
所以大臣開始爭相巴結安王,確切的說是巴結安王后院的幾個女人。
支援最多的,當屬安王妃。
其次才是呂思慧。
本來最受歡迎的當屬另一名側妃,她雖然出身低微,但有人查到她是長公主的人,而長公主的長女貌似在和晉王長子議親。
她的兒子趙興又是長子,最先被陛下帶在身邊,肯定是最有競爭力的人選。
但經過這幾年的觀察看下來,陛下好像更喜歡趙恆。
所以風向一下子就變了,大部分人站在安王妃那邊,加上安王妃是曹佔之女,身份貴重,母族勢力不俗,被陛下過繼的可能性更大。
其次是呂思慧。
她的孩子為什麼最後也壓過趙興,原因是趙明十分聰穎,每次舉辦的宴會還有一些詩詞比試,他的表現都是最好的。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呂家是簪纓世家,雖然現在呂家沒有呂公在世之時盛況,但隨著呂公著外地任職回京,升任樞密副使,呂思慧又有了強大的依靠,無人敢小瞧她。
所以比來比去,還是無人依靠的側妃墊底。
晉王府
顧言珩在認認真真的寫東西。
顧言笑靜悄悄的站在顧言珩身後,笑眯眯的看著。
待看到後面的內容,她摸著手臂抖了好幾下:“真的太肉麻了!”
他那一本正經的弟弟,怎麼會寫出這麼肉麻的詞來,哪個姑娘看了,不得羞紅臉。
“誰!”
顧言笑沒打算藏,指著顧言珩寫的東西:“二弟,你們還沒有定親呢,這麼寫也不怕把人家姑娘給嚇跑了?”
“長姐,你怎麼能偷看。”
顧言笑:“我就是隨便看看,不是故意的。”
當他傻呢。
還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能把他信裡面的內容全部看清楚。
“長姐,你別光顧著我,你是不是也要想想你自己,趙瑞他都來了多少次了,意思再明顯不過。你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