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讓你一旦捧起就再也不願放下的書一本讓你在淚流滿面中領悟愛的真諦的書全球銷售超過5;000;000冊全球售出40餘國家的版權3年以來始終列於亞馬迅排行榜前100位之中2004年被英國讀者評選為100年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布萊德·彼德買下電影版權並將飾演男主角相遇那年,她六歲,他三十六歲;結婚那年,她二十三歲,他三十一歲;離別後再度重逢時,她八十二歲,他四十三歲……
如果生命是一場旅行,亨利的旅程肯定比常人的更加迂迴,患有慢性時間錯位症的他,會不知不覺地遊離在時間之間。他以為他在二十八歲時是第一次遇到二十歲的克萊爾,而克萊爾卻說:“我從小就認識你了”;和克萊爾結婚多年後,亨利又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童年,而這次遇見的卻是六歲的克萊爾。
因為那些不由自主地消失,亨利會親眼目睹幼小的自己一遍遍遭遇那些過往,而他卻只能旁觀、重複品味那些快樂、悲傷和痛苦。可是在時間的正常旅途中行走的克萊爾呢?她被丈夫遠遠拋在了後面,焦急地渴望著愛人能早一天回到身邊。克萊爾雖然擁有時間,卻只能透過捉摸亨利,來觸控時間。
是什麼過濾著這一對戀人炙熱的愛意,又是什麼推動他們在複雜交錯中的命運中勇敢地探索,終於讓時間在愛面前也變得微不足道了?
這是一曲高昂的愛的頌歌,是一程常人不可思議的浪漫之旅。這像是一本科幻小說,卻洋溢著濃濃的詩意。這像是一本愛情小說,卻飽含了信念與時空的哲理。
這讓人想起文學大師馬爾克斯的鉅著《霍亂時期的愛情》,書中的男主人公曆經戰亂和瘟疫,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痴情等待他深愛女子的感人故事。
“奧德麗·尼芬格和馬爾克斯一樣,他們試圖告訴我們,在如此崇高的愛情裡,沒有悲劇可言,也永遠不會被任何限制所困。”——《華盛頓郵報》
初次約會(上)
……
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六日,星期六(亨利二十八歲,克萊爾二十歲)
克萊爾:雖然我周圍的一切都是大理石,可是這個陰冷的圖書館,聞上去怎麼有股地毯吸塵器的味道?我在訪客登記簿上籤下“克萊爾·阿布希爾,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十一點十五分,於特藏書庫”的字樣。我從來沒有來過這個紐貝雷圖書館 ,現在我穿過這條幽暗、略有些陰森的入口過道,一下子興奮起來,彷彿剛剛夢醒在聖誕節的早晨,整個圖書館就像只裝滿美麗書籍的大禮盒。電梯緩緩上升,不是很亮,幾乎沒有聲響。到了三樓,我填寫了閱覽卡申請表,然後走到樓上的特藏書庫裡,我的皮靴後跟在木質地板上啪嗒作響。房間裡安靜,擁擠,滿是堅固沉重的大書桌,桌上是成堆的書,桌邊圍坐著讀書的人們。高聳的窗子,透進芝加哥秋天早晨明亮的陽光。我走到服務檯邊,取了一疊空白的索書單。我正在寫一篇藝術史課的論文,我的研究課題是:克姆斯歌特版的《喬叟》 。我抬頭看了看這本書,填了一張索書單,同時,我也想了解克姆斯歌特出版社的造紙方法。書籍編目很雜亂,於是我走回服務檯,請求幫助。正當我向那位女士解釋我需要什麼時,她的目光掠過我的肩頭,落在正從我身後走過的一個人身上,說:“或許德坦布林先生可以幫您。”
我轉過身來,正準備再次解釋一下我的需求,剎那間,我的臉和亨利的臉相對。
我啞口無言了。這就是亨利,鎮靜,穿著齊整,比我見過的任何時候都要年輕。亨利在紐貝雷圖書館工作,此時此刻,他就站立在我面前。我欣喜若狂。他很有耐心地看著我,稍顯詫異,但很有禮貌。
他問:“有什麼可以為您效勞麼?”
“亨利!”我只能壓抑著抱住他的衝動。很顯然,他這輩子從未見過我。
“我們見過面麼?對不起,我不……”亨利環顧四周,生怕讀者或同事注意到我們倆,他迅速搜尋記憶,然後意識到,某個未來的他早已經提前認識了現在的我,這位站在他眼前喜形於色的女孩。而我最後一次見到他時,他正在草坪上吮我的腳趾。
我試著解釋:“我是克萊爾·阿布希爾。我小時候就認識你了……”我有一種茫然,眼前我深愛著的男人,居然對我完全沒有印象。因為對他而言,一切都還在未來。整個古怪的過程讓我直想發笑。多年來,我對亨利積累的瞭解,此刻如洪水氾濫般湧上心頭,而他卻疑惑、畏懼地打量著我。亨利穿著我父親的舊漁褲,耐心地考我乘法口訣、法文動詞、美國各州的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