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他沉聲喝道:“孽畜,你可知罪?”
楊天行身子一顫,抬起頭來看著佛光四散的白眉和尚,只覺往事一幕幕在腦中浮現,待發現自己滿手血腥時,已然冷汗淋漓,通體變涼。他本性不壞,只是由於受苦太多,所以僨世嫉俗,性情大變,此時一番回憶,才發現自己罪孽深重,心中悔恨萬分。他羞愧地道:“小子知錯!”
白眉老僧高宣一聲佛號,道:“一切諸眾生,悉貪生懼死。我命即他命,慎勿輕於彼。心貪口腹,樂甘肥殺,戮充啖食。能懷惻隱,心想念彼驚怖,故當不忍啖,以證慈悲行。你本性不壞,卻差點遁入魔道,萬劫不復。六根不淨,當洗其心。心不受垢,自無諸穢。故心為宰根,統御一切。降伏其心,猶馭猛虎。如有縱虎,反傷汝身。切記切記,莫可放鬆。”
楊天行如醍醐灌頂,感慨莫明,虛誠道:“多謝神仙指點,小子受教了。小子定當斷除雜想,出離濁浪,清虛而容非,拯危而濟難,不負神仙指點之恩。”
白眉老僧微微一怔,暗歎此人慧根不淺,心起愛才之意,道:“你與佛有緣,正所謂佛渡有緣人,只要你放下屠刀,一心修善,即心即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楊天行似懂非懂,但他還是點頭應道:“小子明白!”
白眉老僧微微一笑,道:“你起來吧。”待楊天行站起身後,又道:“我不是什麼神仙。吾乃修佛之人。”說到這,他長嘆一聲,似乎在回憶什麼,愁眉微皺。
楊天行羨慕地看著他,心道:“好厲害啊,竟然能坐在半空中,不掉下來。要是我也能那麼厲害就好了。”
白眉老僧轉過頭來看著楊天行,神情肅穆,正氣凜然,看得楊天行崇拜不已,心知他一定有什麼大事要說。
果然,白眉老僧朗聲道:“吾師普賢,乃密宗第五代宗主,我所學不及吾師之萬一,如今舔為密宗第六代宗主。”
楊天行聽的迷迷糊糊,忍不住問道:“大師,什麼是密宗啊?”
白眉老僧慈祥的一笑,似乎對他的直爽很欣賞,道:“看來首先要為你講解一下當今的修行界了。修行界主要有兩大派別,即修佛界和修真界。修佛界又分為很多流派,但是最主要的就是華嚴宗,禪宗,天台宗,修佛者有九大境界,分為外三乘、內三乘、密三乘。外三乘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是指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所行之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等法,泛指顯教。內三乘是指作部、行部、瑜伽部三部修法。作部又稱事業部,有增、息、懷、誅等等法門。這都是隨順眾生的願望而起用的法,也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接引法,並不究竟。行部的修法,目的是了生死、出苦海,才算進入了實修。從觀想入手,修氣、脈、明點,如頗哇法等等。瑜伽意即“相應”,瑜伽部的修法,事與理相應,言與行相應,上與諸佛相應,下與眾生相應。從這裡開出三個層次,就是密三乘。密三乘是嘛哈(摩訶)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嘛哈瑜伽,意即大圓滿相應,將觀成的氣脈等有相的東西化空,以與無相的法身相應。阿努瑜伽,意即無上圓滿相應,以界智為趣入門,進一步把種種顯現都化為一實相。阿底瑜伽,意即無比圓滿相應,進而合三乘為一大密咒乘,而大密咒乘之上便成佛了。然則要想成佛何其之難,許多人終其一生都達不到內三乘的境界,有佛緣和慧根之人透過潛心修佛可以達到密三乘,要度過大密咒乘成佛相當兇險,一個不小心便會形神俱滅,萬劫不復。吾師圓寂之時才悟出成佛真諦,只可惜他老人家無緣成佛,此亦天意也。”
楊天行聽得如痴如醉,隨即問道:“那我們密宗呢?”
白眉老僧低聲一嘆,有點無奈地說道:“與我們密宗相對的就是顯宗了,剛剛我說的華嚴宗等宗派都是顯宗。顯密二宗雖然都是修佛,卻互相指責,分歧由來已久。我們密宗講究“即身成佛”,顯宗則是“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當年我們密宗開宗祖師蓮花生大師創立密宗也是因為尋找出了一種不同於顯宗的修佛方式,卻遭到了當時顯宗各流派的強烈反對,認為我們密宗違背了佛意,遁入魔道。哎,由於當時顯宗勢力龐大,我們只好退隱,就這麼過了幾百年,現在估計沒多少人知道我們密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