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溝通,應當是訴說和傾聽的過程。一方將自己的觀點透過訴說的方式傳達給對方,而對方透過傾聽的方式來了解進而理解對方的觀點和立場。可是,在愛情裡面的我們卻常常並不懂得正確的訴說和傾聽的方法,也因此常常引發更大的分歧或者錯失掉達到共識的機會。

如何正確的訴說呢?訴說者,先要理清思路,考慮在這個問題上雙方之間可能存在的分歧點為何?自己站得住腳的立場有那些?對方可能的立場有那些?在將兩者比較之後,為什麼自己要堅持自己的立場?理由是什麼?

如何正確的傾聽呢?傾聽者,一樣也要理清思路,專注的聽取對方的訴說,不要分心,不要忽視,這樣的態度會讓對方感覺不被尊重,甚至中斷訴說的過程。嘗試著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設身處地之後,可能會更好的理解對方的立場。同時看看對方對自己立場的假設是否正確,假如不正確或者你另外還有不同意對方的觀點的充分理由,你不要急於打斷和辯解,可以記在心裡,等待對方訴說完畢之後,再轉換角色成為一個訴說者,由對方來傾聽你的觀點。

其實,溝通時雙向的,不應該僅僅由一方訴說,而另一方傾聽,雙方都可以交換角色,輪流擔任對方的角色,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同時認真分析和嘗試理解對方的觀點,最終達成真正的共識。

溝通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是雙方互相瞭解的過程更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透過正確的溝通之後,我們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我們可以重新瞭解對方的內心世界,我們的感情也會得到昇華。

相愛的人們,學會如何正確的溝通吧。嘗試著把自己的觀點傳達給對方,嘗試著用對方的觀點看待問題,做個好的訴說者和傾聽者,彼此理解和體諒,最後達成真正的共識。一味的堅持自我或者一味的妥協讓步,都並非愛的表現,最終只會讓你們漸行漸遠。

那麼。

親愛的,我們談談吧!

琵琶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魔女將這裡背景音樂設成了《琵琶語》。

最初與它的邂逅,早已記憶模糊了,但依然記得它給我的感覺。

雖然並不熟悉古典樂器,但還是分辨出了琵琶的音色,宛若一名清麗佳人,哀怨婉轉但不失閨秀的典雅,我彷彿看見江南的煙雨之中,那素色的倩影,如淡淡的水墨畫卷,水汽氤氳。

於是那一秒,我就愛上了它。

此後,無數次的邂逅,我一如初見一般*。

固執的總是認為此曲一定有著悠遠的歷史和清雅的名字。雖然摯愛,卻又不想刻意的打聽。

相信倘若真的有緣,總會有下一次的邂逅。

直到真的有了這麼一天。

原來它並非古曲,它的生日不過短短的六歲,它的父親叫做林海。它有一個很樸素的名字《琵琶語》。它也是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背景音樂。

我知道的時候,開始覺得驚訝,而後有點失落,到了最後反而釋然了。

為何一定要是很悠遠的古曲呢?恰恰正是因為是現代的音樂,才會有將鋼琴和琵琶結合,將提琴和洞蕭交融的別出心裁。那低低的呢喃,正是琵琶的低語。這個名字樸素而平實,卻如同一杯綠茶,最初入口也許寡淡,但細細品位之後卻香氣四溢。竊以為,老徐的眉眼也很符合此曲的角色。

一併附上《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旁白吧。

“ 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

我的兒子昨天死了,為了這條幼小的生命,我和死神搏鬥了三天三夜,在他身邊足足坐了四十個小時。此刻,他那雙聰明的黑眼睛剛剛合上了;他的雙手也合攏來,擱在他的白襯衣上面。現在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有你一個人,而你一無所知。你從來也沒有認識我,而我要和你談談,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訴你。我要讓你知道,我整個的一生,一直是屬於你的;而你對我的一生,一無所知。要是我還活著,我會把這封信撕掉,繼續保持沉默,就像我過去一直的沉默一樣。可是如果你拿到這封信,你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已死的女人,在這裡向你訴說她的身世。看到我這些話,你不要害怕。一個死者別無祈求,她既不要求別人的愛,也不要求同情和慰藉。只對你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請你相信我告訴你的一切,請你相信我所說的一切。這是我對你唯一的祈求。一個人在自己獨自死去的時刻,是不會說謊的。

你肯定再也想不起我的,想不起那個寒酸的小學教員的寡婦和她那尚未成年的瘦小的女兒。我和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