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汽車製造商。後來,在1991年8月,日本經濟開始動搖,最初的跡象是,同前一年的車型相比,新款豐田花冠(Corolla)的銷量出現了些許下滑。乍看上去,這似乎只是一個小問題,新款花冠的定價稍高了一些,因為豐田增加了很多標準裝置。但是,這種緩慢的起步暴露出了更大的問題。自這次劇痛開始,這個一度是世界最強的經濟大國經歷了一次歷時12年之久的下滑,日本跟不上於其統治汽車世界的原定進度了。
日本汽車製造商的真正問題不是日元的走高,也不是國內經濟的減弱……而在於微型麵包車和SUV,艾科卡和盧茨的作品。日本人的陣腳被打亂了,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在隨後的10年間所經歷的繁榮,是在1990年時所無法想象的。
1990年,汽車業的宣傳口號是〃精益製造〃,即豐田生產體系(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但是,美國在那10年中競爭能力的復甦與精益製造卻沒什麼關係。在生產率和製造質量方面,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仍落在日本人之後,讓他們居於領先的,是那些乘用卡車巨大的銷量,日本人幾乎錯過了這次大發橫財的機會。
也許是由某些象徵意味,在本田宗一郎去世後第二年,本田公司就在美國犯了第一次重大的產品方面的錯誤。1992年,本田公司曾經漫不經心地搞過其第一款微型麵包車,但是那款車在美國的銷售情況非常差。而豐田公司自從在1988年推出雷克薩斯以來,似乎已經變得勢不可擋。然而,在1993年,豐田在美國市場推出的第一款大型皮卡車也以失敗而告終,而其被人們寄予厚望去擊敗克萊斯勒微型麵包車的大霸王(Previa)微型麵包車,也只取了很一般的成績。
第8章 汽車造就了明星(7)
美國汽車公司將在15年的時間裡阻擊日本的進攻,21世紀前5年幾乎過去了,豐田、本田、日產和其他一些日本汽車品牌才開始推出有競爭力的全系列輕型卡車、SUV和微型麵包車等,與美國人相抗衡。日本人忙於在美國急追猛趕,甚至已經跟不上歐洲的復興進度了。1993年,當日本和歐盟就一項進口配額問題達成一致時,似乎歐盟只是在拖延一項勢在必行的事務而已。但是,10年後,日本人甚至連所允許的配額都滿足不了了。SUV和微型麵包車徹底將日本車擠出了行列,而艾科卡也很樂於接受因此而帶來的榮譽。〃吉普是全世界最好的品牌,〃艾科卡在20世紀90年代曾誇口說,〃無論歐洲人和日本人做得多好,他們都從沒有做出過像微型麵包車這樣的汽車。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這都是一次本壘打。〃
。。
第9章 個人風格(1)
戰後汽車業的每一個偉大的人物都具有某一種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往往會激勵他們的下屬,但同時也經常導致他們與自己的上司之間發生激烈的衝突。費迪南德·皮耶希與自己所經歷過的每一任上司作對,他的舅舅也不例外。李·艾科卡不斷地惹惱亨利·福特二世,但最後他無功而返。鮑勃·盧茨深深地激怒他的每一任老闆,包括艾科卡、亨利·福特二世和埃伯哈德·馮·金海姆。盧茨總是搶上司的風頭,有幾次在關鍵性的時刻,正是這一點阻礙了他的職業發展。而他的最後兩任老闆,克萊斯勒公司董事長鮑勃·伊頓和通用汽車公司CEO裡克·瓦格納,則完全是在學習如何與他相處。
他們六人每一個都個性鮮明,而且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決不缺乏自信心;他們都善於溝通,儘管採用的方式各不相同;他們都能夠調動整個公司……那些由數千名員工構成的龐大而繁雜的官僚機構……的積極性。20世紀末,汽車業的CEO們都在模仿他們的風格。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董事長約爾根·施倫普模仿的是艾科卡的風格,艾科卡……不知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效仿的則是亨利·福特二世和本田宗一郎。實際上,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的時候,年輕的施倫普曾經欺騙性地策劃了一次與艾科卡的會晤,當時他只是為了能見一見這位大師,學習他作為領袖人物的一些超凡魅力。
鮑勃·盧茨與生俱來的那種搞汽車的個人風格激勵了汽車業諸多最高位置上的領導者……從福特的雅克·納塞爾(Jacques Nasser)到戴姆勒…克萊斯勒的沃爾夫岡·伯恩納德(Wolfgang Bernhard)。曾在埃伯哈德·馮·金海姆手下工作過的6名汽車業CEO都吸收了這位偉大人物的風格元素,而亨利·福特二世的哲學大師風格則成為兩位美國總統效仿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