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的臨近。
僱農出身的陽城人陳勝不甘這樣等死,他私下對同行的吳廣說:
“大丈夫生而為人,如此喪命豈不可惜?與其白白送死,倒不如聚眾一搏,或有生機,你以為怎樣?”
吳廣深表贊成,說:
“朝廷無道,老百姓全無生路,早該反了。只是你我無權無勢,如果不能召集大家一同起事,便毫無勝算啊。”
陳勝長嘆一聲,憂心說:
“你我有心,奈何別人心懷僥倖,是一定不會聽我們號令的。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倆只能速死,該想個妙法才行啊。”
二人頓感氣餒,相對無言。
突然,吳廣哀嘆一聲,苦笑說:
“你我乃草民一個,天生的賤命,如果咱們是落魄的王孫貴族,說話的份量自是不同了,可笑人們都相信他們,相信天命,這有什麼辦法呢?”
一句話提醒了陳勝,他眼中一亮,思忖片刻,這才出語道:
“人窮命薄,難以服眾,可我們可以巧借天意啊。如果我們耍些手段,讓他們相信天命在我,自無人敢不從了。到時我們再陳述利害,此事必成。”
二人興奮起來,又商議打著興楚的旗號,藉以聚眾。一切籌劃已畢,二人便分頭行事。
第二天,做飯的部卒在買回來的一條魚腹中,竟取出了一張帛書。更奇的是,帛書上清楚地寫著“陳勝王”三個字。
此訊不脛而走,戍卒們人人驚駐,議論紛紛。陳勝見此計已見奇效,於是和吳廣會心一笑,陳勝偷偷對吳廣說:
“人們既信天命,我們就該再動動腦筋了。我見眾人仍有狐疑,似未深信,不如我們再行一策。”
夜裡,戍卒圍著舞火取暖,忽聽遠處傳來狐狸的叫聲,叫盧中竟夾雜著人言,喊著:“大楚興,陳勝王!”
900戍卒中部是原先的楚國人,楚人又都特別迷信鬼神,接連兩件怪事發生,他們轉而認定陳勝不是平凡的人了。他們對陳勝一下多了敬畏,確信他足上天派來的神人。
陳勝見巧計成功,於是趁勢殺了兩個押送戍卒的將尉,他把大家召集一處,振臂高聲言道:
“我陳勝不想枉死,更不忍眼看著大家受苦受難。俗話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是天命,我陳勝就要帶領大家作此大事。天命不可違,只要順從天意,不但強秦可滅,大家更可稱王稱侯,這是千載難遇的良機,大家可願昕我號令?”
眾戍卒已然把陳勝視為天人,今又見他帶頭造反,更加相信他是應命而生的貴人了。想想自己的兇險處境,別無他路,於是又添對陳勝拯救自己的感激之情。眾成卒不再猶豫,於是群情洶湧,齊聲響應。
陳勝首舉義旗,附近的百姓也聞訊加入,隊伍一下發展了數萬人。陳勝稱王,攻城略地,秦王朝從此走向滅亡,
【原文】
人忌吏貪,示廉者智也。
【譯文】
人們忌恨官吏的貪婪,顯現自己廉潔的人才算聰明。
【釋評】
自古貪官都白認聰明,愚弄百姓,到頭來都免不了身敗名裂,人財兩空。人們深恨貪官汙吏,一有機會,他們的滿腔激憤便舍集中爆發的。廉潔最能讓百姓誠服,也最有號召力,與之相比,權勢的高壓不僅脆弱,也實難長久。廉潔不能裝腔作勢,表面上的文章一旦讓人看穿,他的危機也就接踵而至了。
【事典】正己教人的諸葛亮
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千古流芳,人人敬仰,有著多種因由。其中,諸葛亮的廉潔自律、為政不貪,最能感人肺腑,讓人肅然起敬。
劉備病死後,國家的一切軍政大事都由諸葛亮決定,可他在個人生活方面,卻是十分簡樸。
他在給後主劉禪的表文中說:
“臣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給有餘了。臣在外所需,又依靠朝廷供給,無有別憂。臣死之時,不可使家中有多餘的帛絲和多餘的錢財。”
副丞相李嚴曾對諸葛亮說:
“丞相國事在身,實為勞苦,為了國家,丞相也不要簡約太過。”
諸葛亮對李嚴的好意並不領情,他嚴肅地告誡李嚴說:
“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夫釋己教人,是為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朝廷官吏若自身不止,貪慕奢華,就會幹下種種惡事,又何以御民治世呢?此例一開,民不敬官,人心思叛,國將危矣。”
李嚴認為諸葛亮矯情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