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度心術 作者:中國長城網

度心術

(唐)李義府 著

馬樹全 註譯

南方出版社

李義府

原籍嬴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後遷劍南水泰(今四川射洪縣)。雖僅出身於一個小官僚之家,卻憑“方寸之間的智慧”——度心術玩轉人事與世事,曾在唐高宗李治時兩度為相。人們說他“心狠貌恭”、“笑裡截刀”,並稱他為“人貓”、“李貓”。由於對當時流行的文中子“止學”之要義頗為不屑,最終盛極而衰。客死他鄉。

不戰而屈人之兵(代序)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度心術”作為一種人生技能和社會生存中鬥爭的利器,歷來為較智鬥力場中的人們所推崇。充滿玄奧。如何在心理上瓦解他人、征服對手,“度心術”是最有效的謀智。這一要旨說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絕非易事,這也構成了大多數人平庸無奇的現實。

應該承認,歷史上的成大事者都可享有“度心攻心大師”的名號,拋開他們的個人經歷和社會基礎不談,善於攻心是他們的共同特徵。先天的條件無法選擇,而後天的努力卻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切都離不開人的聰明才智。“度心術”是智慧的高階,有志成才和向上發展的人們。瞭解和掌握它就顯得分外重要。

唐朝武則天時期的宰相李義府,為一代奸相,他的“‘笑裡藏刀”廣為人知。客觀地說,李義府自幼刻苦好學,成人後他的文采還是十分出眾的。無論出於何種心理和目的,他所著的“度心術”一書,乃是中國歷史上的帷一。書中言及度心的背景、要義、策略、機變和方法,具體而翔實,深刻而獨到,確是一部開啟度心、攻心奧秘的罕有奇文。這裡的“度心”,除了揣摩推測之意,李義府更多地強調了它駕馭操縱的層面,因此將“度心術”改做“攻心術”也許更恰當些。此人從度心、御心、擒心、縱心。、奪心、誅心等十個方面,將看似繁難複雜的“度心之術”,變得簡單卻有很強的操作性。方寸之間用大智,人們可以踏雪無痕,在擒縱之間,不用使強鬥狠,便不戰而屈對手之心,使其喪失抵抗能力;使“度心術”成為中國謀學寶庫中的至高方法——小用小成,大用大成。

如果讀者抱有批評的眼光,自覺剔除書中難免存在的封建糟粕,本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株奇葩。領略它的“風采”。其價值無疑十分巨大。

編者

2004年11月

度心第一

本卷精要

揣摩第一,行為第二。

過分信任與一味姑息從來都是弊大利小的下策。

制約下屬的權力,是避免他們濫用權力而違法的訣竅。

當謀劃攻心得不償失,強硬手段便立刻生效。

對能幹的部屬只要不吝嗇褒獎,他便有知遇之感,便能賣命。

小人曲慾望,永遠是傷人的利器。

【原文】

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

【譯文】

朝廷官員,都是有一定才能的,管理他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釋評】

能夠躋身官場,這樣的人都不該小看。他們或許沒有什么真才實學,但他們拍馬媚上的功夫也是一種“本事”。管理官吏自古便是一件難事,對他們既不能簡單粗暴,又不能放任自流,處置得法,則吏有所畏,政治青明,否則吏治一壞,則百弊叢生,大廈將傾了。把治吏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是聰明的統治音的共同選擇。

【事典】唐憲親的決心

唐憲宗即位不久,一次他召見宰相李吉甫,問他說:

“朕初登大寶,施政當以何事為先呢?”

李古甫目現隱憂,他直言道:

“國事千頭萬緒,但依臣看來,還是以治吏一事最為緊要。”

唐憲宗心中一動,馬上說:

“卿之所見,深合朕意,卿不妨詳盡道來。”

李吉甫深受鼓舞,於是說:

“陛下雄心萬丈,志在實現國家的中興,可國以人為本,治國必先治吏。恕臣直言,時下官吏貪汙成風、冗員眾多、有令不行,這是禍患的根本,不先從此處抓起,萬事體矣。朝廷若依仗他們,焉能成就大事呢?”

唐憲宗被觸動了痛處,他站起身來,大聲說:

“朕志在改革朝政,平服藩鎮,實要從吏治下手啊!若所用非人,再好的策略又有何用呢?”

唐憲宗決心整治吏治,那些守舊怕事的官員免不了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