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度心術 作者:中國長城網

紛上諫,他們對唐憲宗說:

“陛下初立,萬事當以穩定為要。吏治有失遠非一日,若陛下操之過急,恐事與願違,反致天下動盪,官吏離心。”

唐憲宗聽罷無語,一時變得猶豫起來。他們說的並非毫無道理,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地方官不少都以刻剝百姓為事。肅宗、代宗以來,朝廷選授地方官員多不慎重,往往委以藩郡,任其自選。德宗皇帝深居宮中,寵信權臣,任由他們任用私人,遂使吏治更為敗壞了。

李吉甫見唐憲宗有了動搖,心急如焚,他反覆勸諫說:

“陛下若為了一時之安,自可讓那些貪官汙吏橫行下去,可這終要斷送大唐的國運。難道陛下要以江山社稷來換取他們的媚言嗎?”

唐憲宗臉色幾變,出語道:

“卿一心為國,直言如此,朕為一國之君,又有何懼!”

自此,唐憲宗方鐵下心來,頒佈和實行了一系列整治吏治的具體措施。

首先,朝廷提高了州、縣官的權力,加強州、縣官任免許可權的管理,注意發揮州、縣官的作用。又明確規定,州、縣長官的任用,直接從中央有關部門推薦,吏部要“精加考核,必使詳實”。廢除年終本道節度使巡視檢查州縣的制度,州刺史不得擅見本道節度使。這樣,就加強了中央與州刺史的直接聯絡,削弱了蕃鎮對州縣的控制,在選才用人上掌握了主動權。

其次,朝廷加強了對地方官員的考查和監督,定期派出使郎官、御史檢查地方官治狀。且明確要求,使臣所歷州縣,其官員治狀、閭里疾苦、水旱災傷,都要一一奏報,如所奏不實,嚴加懲處。憲宗還發布敕書,規定觀察使、刺史薦舉之人,不能擔任本州府縣令。被薦舉官員到任後犯罪,薦舉者要追究連帶責任。

第三,朝廷精兵簡政,裁汰冗員,州縣可並者並之,吏員可省者省之,入仕的途徑可減者減之。

另外,唐憲宗還特別要求各級政府部門提高辦事效率,對那些任職不守職責的人,一經查出,便予以重懲。對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絕不寬恕。

唐憲宗整治吏治的結果,使社會風氣為之一變,唐朝國勢重新振興。

【原文】

仁者,鮮也,卻之弗厚焉。

【譯文】

品德高尚的人,是很少的,治理官吏不能寬厚。

【釋評】

封建官場為吏者,多是小人之輩,對他們不能抱有太高的期望。要駕馭好這些人,一味地仁厚和寬容自然是行不通的。掌權者在利用他們的同時,威懾和高壓總能教他們有所收斂,不敢過分放肆。相反,若對他們過分信任與一味姑息,為吏者的小人本性就會毫不遮掩,他們不僅不會感恩,更會幹下謀逆的諸多惡事。

【事典】楊廣的不忍

隋煬帝楊廣為皇太子時,就和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十分要好。他們常在一起遊玩嬉戲,楊廣視宇文化及為難得的知己,十分賞識他。

一次,楊廣和宇文化及宴罷而歸,楊廣的心腹手下忍不住對他說:

“宇文化及對太子極盡恭維,遠過於常人,這樣的人太子不可輕信啊。”

楊廣一聽,馬上現出不悅之色,他厲聲對心腹手下說:

“我雖貴為太子,但終沒有登上皇位,難得字文將軍真心助我,這是一個強援,你怎能胡亂猜疑他呢?”

心腹手下直言說:

“太子用人,也不該寵愛太過。何況宇文化及本性殘忍,多行不法之事,他如今在太了面前曲意奉承,哪裡是他的真心呢?他只不過趨炎附勢罷了,一旦有變,第一個反目的一定是他。”

楊廣聽罷大笑,竟叫人鞭打那個心腹手下,以示懲戒。

宇文化及倚仗楊廣的厚愛,不遵法度,幹下許多不軌之事。他多次接受別人的賄賂,被免官數次,都靠楊廣說情才又官復原職。他還屢屢欺悔朝中大臣,看到別人的女子出眾,就一定想方設法搞到手。

楊廣當上皇帝后,任命宇文化及為太僕少卿。看不慣宇文化及行為的大臣於是上奏楊廣說:

“陛下為一圍之君,用人最忌顧念私情,治吏不嚴。宇文化及名聲不佳,素無德望,陛下疏遠他尚且不及,何以加官進爵呢?此例一開,當大先天下人望,也讓正人君子小恥與此等小人為伍,有損陛下盛名啊。”

楊廣不聽忠言,反斥責他說:

“若論德行,朝中又有幾人敢言無虧呢?你們只是暗懷私心吧!”

那個大臣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