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激盪三十年(上) 作者:蠍子王

1978 中國,回來了

我流浪兒般地赤著雙腳走來,

深感到途程上頑石稜角的堅硬,

再加上那一叢叢攔路的荊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食指:《熱愛生命》,1978年

1978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所34歲的工程技術員柳傳志按時上班,走進辦公室前他先到傳達室拎了一把熱水瓶,跟老保安開了幾句玩笑,然後從寫著自己名字的信格里取出了當日的《人民日報》,一般來說他整個上午都將在讀報中度過。20多年後,他回憶說:

“記得1978年,我第一次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篇關於如何養牛的文章,讓我激動不已。自打‘文化大革命’以來,報紙一登就全是革命,全是鬥爭,全是社論。在當時養雞、種菜全被看成是資本主義尾巴,是要被割掉的,而《人民日報》竟然登載養牛的文章,氣候真是要變了!”

從現在查閱的資料看,日後創辦了赫赫有名的聯想集團的柳傳志可能有點記憶上的差失。因為在已經泛黃的1978年的《人民日報》中,並沒有如何養牛的文章,而有一篇科學養豬的新聞。在這天報紙的第三版上,有一篇長篇報道是“群眾創造了加快養豬事業的經驗”,上面細緻地介紹了廣西和北京通縣如何提高養豬效益的新辦法,如“交售一頭可自宰一頭”、“實行公有分養的新辦法”等等。柳傳志看到的應該是這一篇新聞稿。

不過,是養牛還是養豬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舉國之內,確有一批像柳傳志這樣的人“春江水暖鴨先知”,他們在這個寒意料峭的早冬,感覺到了季節和時代的變遷。

……

4月,###決定恢復和增設55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著名的暨南大學等。很快,恢復全國統一高考的訊息傳遍大江南北。龍門陡開,江鯽飛躍。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一旦噴湧,40餘萬人眾裡怎麼可能沒有龍虎之士。

在遼寧,瀋陽鐵路局當工人的馬蔚華考入吉林大學經濟系國民經濟管理專業,11年後他出任招商銀行總行行長;杭州出生的張徵宇考上了北京工業學院(後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他一直讀到博士畢業,1987年自創公司,後來做出第一代PDA掌上電腦“商務通”;北京176中學的青年老師段永基考上北京航空學院(後更多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生,6年後創辦四通公司,後來成為北京中關村的風雲人物。在四川,劉永行三兄弟參加了1977年的高考,都上了分數線但是因為“出身成分”不好而沒有被錄取,兄弟三個一怒之下辦起了一個小小的養殖場,20年後他們成為當時的“中國首富”。

跟全國所有的大學一樣,廣州的華南工學院(1988年改名為華南理工大學)也迎來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學生,無線電班的教室裡濟濟一堂,學生們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彼此。他們中間年紀最大的已經40歲,最小的只有18歲,其中,三個年紀相近的同學很要好,最小的陳偉榮,來自廣東羅定縣,還有兩個比他大一歲多的黃宏生和李東生分別來自海南五指山和惠州。他們的同學後來回憶說:“黃宏生最老成,是全班的老大哥,在學校裡沒有少照顧他的學弟們。陳偉榮是穿著露出大腳指的解放鞋走進教室的,他是班長,在校的四年時間他幾乎全部泡在了圖書館。李東生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他性格很內向,平時不太愛和其他同學玩,特別是見到女生還會臉紅,因此一些女同學畢業時還不太叫得清他的名字。”這三個人,日後分別創辦了康佳、創維和TCL三家彩電公司。極盛之時,這三家公司的彩電產量佔到全國總產量的40%。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青年,都像段永基和李東生們那麼幸運。

在湖南長沙,坐了十年監獄的楊曦光回家了。他是在1968年2月,被作為重要“欽犯”而被捕入獄的,當年,21歲的他因為寫了洋洋萬言的《中國往何處去》,而被極左的“文革”領導人康生三次點名,判刑十年。出獄之後,楊曦光報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雖有幾名專家看中他的才能,但終因“政審”不合格,未能錄取。直到兩年後,經他四處上告奔波,時任中央書記處總書記的胡耀邦對他的冤案親自批示中央組織部,楊曦光的問題要由法院依法處理,他才恢復了“政治的清白”。此後,他用乳名“楊小凱”再考社科院研究生,並終於成為當代中國最有人文批判精神的經濟學家。(有意思的是,另一個也因為寫了《中國往何處去》的四川萬縣人牟其中要等到1979年1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