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吧,本王這次要兩位來此,卻是有件事情!”
劉淵從容道:“主上請講!”自從被封為都亭侯後,劉淵一直就身著白衫,看起來更加飄逸異常,以前蜀國並未封過外姓為侯,所以在服飾上倒也沒有什麼即定的規矩,劉淵便可以自行其事,以書生服稍加改裝,便成了這套白色的王侯服。
蜀王將幾份奏摺遞給兩人,道:“三弟殘暴,自立為帝,現在漢軍已經抵達永州,漢使也到了成都,要我蜀國急速發兵攻打延州,本王準備親征東蜀,兩位大人有何看法!”
劉淵目光掃了一眼華恆,後者平靜如初,看來勸說蜀王親征也有他一份功勞。自己來到蜀國時,第一個結交的朋友就是華恆,當時在“一得客棧”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現在兩人都是封官拜相,沒有想到卻因為一個“權”字而變得關係尷尬起來了。
華恆忙道:“臣以為叛王雖然佔據東蜀大地,但卻不得民心,若是主上親征,蜀地百姓定會紛紛投靠,到那時叛軍當不戰自敗,統一之日,指日可待!不知都亭侯有何高見!”他的目光望了過來,那其中的擔心是不言而喻的,其實在他們的眼中,現在這件事最大的障礙就是劉淵,以劉淵對蜀王的影響,若是劉淵堅決反對,恐怕蜀王會放棄親征的念頭。
劉淵臉上還是淡定的笑容,目光倒落在蜀王身上,道:“丞相所言有理,漢軍既然已經逼進永州,此刻便是收復東蜀之時,主上若能親征,以正出兵之名,以奮士兵之心,東蜀自然唾手可得了,臣願意隨主上出征。”
蜀王欣喜地點了點頭,他一直都相信劉淵的判斷。
華恆卻是大驚失色,他倒沒有想到劉淵會主動要求隨軍出征,若是在行軍途中對蜀王有什麼不利的話,那豈非更加說不清了,他反應倒快,忙道:“都亭侯深孚眾望,主上若是出征,何人將統領百官?臣自認無此威望,還請都亭侯留在都城之內,以鎮後方!”
劉淵身子往椅背上靠去,華恆畢竟是一個耿直之輩,這麼容易就中了自己的計策,既然是蜀王親征,哪有還陪上一個都亭侯的,華恆是過於擔心了,而且他也不準備跟著蜀王去,騙騙這位昔日同窗,倒是件好玩的事。
蜀王眼中露出一絲失望之色,他本來是希望劉淵能夠一起去的,但是聽華恆說的也有道理,而且這是國家大事,孰輕孰重他還是分得清的,只好點了點頭道:“都亭侯便留守都城吧,本王封你為成都留守,暫且統領百官,處理一切政務!”
劉淵連裝裝樣子也懶得裝了,急忙接旨道:“臣定當竭盡全力,盼主上早日蕩平叛軍。”
華恆驚異地看著他,恐怕他會後悔方才把劉淵留下了,若是劉淵趁此機會剪除異黨的話,自己又有什麼辦法……
這位蜀王丞相憂心忡忡,他自知不是劉淵的對手,但是為了蜀王,卻不得不鬥下去,若一天蜀王真的無望,那麼自己定當為國盡忠。
第四十六章 結拜兄弟(上)
蜀王又將親征的事安排一下,然後笑道:“丞相先下去吧,本王還有話要和都亭侯說!”華恆急忙起身告退,臨走前還頗為擔心地看了劉淵一眼。
看到華恆走了,蜀王走過來攜起劉淵的手,笑道:“本王還是願意稱呼都亭侯為狀元郎,想及當日,真有再世之感,若不是狀元全力相助,本王根本不敢想象還有今日啊!”
劉淵見他目光清澈,知道這是他的真心話,從第一次向他建議迎娶安樂公主時,這位當時的太子已經將自己視為知己了。恐怕他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這個都亭侯,要不然當時也不會願意付出那麼大的代價,違背意願,接受平蜀三計,從而使弟弟同王死在順王手裡。
這件事恐怕是蜀王一生最大的憾事,當同王人頭送來成都時,他曾經痛哭幾日,跪在同王陵前數個時辰都不肯起來,悲痛之深,可見一斑,但是卻從來都沒有責怪過劉淵一句。
對此劉淵還是非常感動的。
只不過今日的蜀王顯得有些特別,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感嘆起來。聽到他這樣說話,劉淵心中一熱,本想跪下行禮,卻被蜀王拉住,笑道:“狀元郎勿要多禮,其實本王早就將狀元郎看成兄弟一樣,同王死後,就再也沒有人能夠讓本王如此泰然了。”
劉淵忙道:“主上恩重,臣無以為報!”
蜀王笑了笑,放開了他的手,走到門前,目光望向了外面的一株杏花,似乎在思索什麼。劉淵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若自己不是什麼大漢福王,只是一介平民書生,能夠擁有這樣的一位主子,倒是件值得欣慰的事。
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