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進行預測是不必要的,因為你還沒有預測好,股價就又變化了,實在令人捉摸不透。
巴菲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驕人投資回報,徹底否認了市場有效理論。他認為,市場有效理論本身是“無效”的,否則又怎麼解釋截止2007年伯克希爾公司連續42年公司股票淨值年平均增長率高達呢?
如果用運氣好來解釋,偶爾一兩次還說得過去,如果說每年的運氣都這樣好,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
巴菲特認為,之所以說市場有效理論不成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投資者並不總是理智的。
有效市場理論認為,投資者採用了所有可信的資訊後,就會在市場上定出理智的股價來。可是,可笑的是投資者不可能都是理智的,理智的投資者也不可能總是理智的。
其次,即使有關股票的資訊是充分而有效的,投資者對這些資訊的分析和利用也不可能都是正確的。
尤其是他們不可能根據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來確定股價,而通常會採用其他更“便捷”的方式決定股價高低。
最後,即使投資者是理智的,也確實是根據公司內在價值來決定股價的,股價也是反映“當前”而不是“長遠”的內在價值。
顯而易見,與當前的企業內在價值相比,長遠的內在價值更重要。
巴菲特在歸納了上述觀點後認為,說有效市場是“經常”有效的還有情可原,但如果說是“永遠”有效的就有點過了。他說,“這兩個假設的差別如同白天與黑夜”。
有意思的是,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可是有效市場理論在商學院裡卻仍然被認為是一種經典理論,巴菲特對此感到“非常滿意”。
他不無嘲諷地說,這實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對學生和輕易相信別人的投資者來說危害極大,而對他和像他這樣追隨格雷厄姆的人來說卻是最大的“幫助”。
他繼續幽默地說:“我們的對手被告知市場的不可控性,他們甚至都不用去試。從自私的角度講,我們或許應該捐助些椅子,確保有效市場理論永久地教授下去”。
2007年2月28日,巴菲特在寫給伯克希爾公司全體股東的一封信中,特地向大家介紹了一位十分成功的投資者許洛斯。
早在1984年,巴菲特就針對許洛斯驕人的投資業績進行公開討論。其背景是,有效市場理論在當時大多數主流商學院的投資課程中,都是一種主流觀點,而許洛斯的投資經歷恰好能推翻這一觀點。
巴菲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引起這些商學院的關注,然後針對許洛斯的投資績效展開研究。誰知道,結果並沒有引起應有反響,他們依然在向學生堅定地傳播市場有效理論。
巴菲特說,這些數以萬計的學生進入社會後,由於對有效市場理論堅信不移,認為每天的股價都是“正確”的,對任何股票的內在價值進行評估都是“不必要”的,從而使得許洛斯有機可乘,能夠持續地超越股市投資平均回報業績,並且在1956年到2002年的47年間取得巨大成功。許洛斯唯一的合作伙伴是他的兒子愛德文,居然沒有秘書、職員和財務人員。
仔細研究會發現,許洛斯的投資理念和巴菲特如出一轍:從來不相信什麼內部訊息,完全根據自己的一套統計方法來操作,拒絕任何投資風險。他們的承諾是:如果他們的股東不賺錢,他們也不收一分錢。
1989年,《傑出投資人文摘》記者採訪時問許洛斯,他的投資法則該如何歸納總結?愛德文說:“我們只是努力地買便宜的股票。”對於他們來說,什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技術分析、總體經濟學派以及其他許許多多複雜的運算方法,一切都好像是多餘的。
在這47年間,許洛斯的投資收益大大超過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業績表現,不得不令人佩服。
在給全體股東的一封信中,巴菲特特別提醒大家:許洛斯並沒有讀過商學院,因而沒有受市場有效理論的影響,這是“非常幸運”的。
【投資心法】尊重市場先生,謹防被市場先生忽悠。絕不要以為當前的股價已經反映了股票價值,也不要以為評估企業內在價值沒必要。要相信,股市中永遠都有超額回報機會。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尋購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股票
我們喜歡良好的管理隊伍——我們喜歡體面的行業——我們喜歡原先沉睡的管理層或是股東群體有一定程度的“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