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福布斯》雜誌記者說,如果他不是深入挖掘,而是到這家公司去拜訪,哪怕遇到沃特斯本人,也不可能得到這樣的情報。
當年率先報道水門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記者之一鮑勃·伍德沃德,有一次向巴菲特請教怎樣才能賺得更多的錢。巴菲特說,你可以去投資呀。可是對方說,我對投資一竅不通,那怎麼辦呢?
巴菲特說,其實投資一點都不難。說穿了,投資要做的一切,就是要你做一份調查報告。然後,巴菲特詳細告訴他具體操作辦法:首先是設計一篇詳細、深入的報道思路;然後,為了寫這篇報道,你自然而然會提出許許多多問題,並且根據這些問題去收集素材;最後,當你這些素材收集完了,你就對準備投資的物件有了一個清晰而完整的瞭解。建立在這種基礎之上的投資,基本上不會有多大風險。
巴菲特自己的許多投資決策,就是透過這種方式作出的。如果他對上市公司進行估測時,認為僅僅根據所得到的文字資料還不夠,就會深入現場進行一些非正式調查。
巴菲特曾經想投資斯圖德貝克公司,可是有點吃不準,於是前往這家公司實地考察,得知該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汽車上用的副產品遮蔽雙絞線。
巴菲特去實地瞭解時,該公司並不願意告訴他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所以他無法得知這種產品的具體產量有多少、公司內在價值如何,採訪似乎就只能到此為止了。
不過這時候他已經知道,這種產品的主要原料來自聯合碳化物公司,並且已經搞清生產一罐車遮蔽雙絞線需要多少成本。這樣,他只要知道有多少油罐車數量,就能推斷出上述一系列資料來了。
接下來,巴菲特在1965年專門用將近一個月時間,去堪薩斯城車站核實油罐車數量,並且追蹤這一資料。後來,當他發現油罐車發貨數量增加時,馬上買入斯圖德貝克公司的股票,股價當即從18美元上升到30美元。
巴菲特的父母當年是在學校報社認識的,而巴菲特本人曾經也是華盛頓郵報的一位非常勤奮的小報童。成為投資大師後,他和許多著名媒體的高階記者成了朋友。他曾經說過,如果他不是選擇商業,很可能會成為一名記者。
確實,在巴菲特的股票投資中,就能看出他具有一名記者在編輯、製作方面應該具有的一切天分。他對那些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行業和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總是具有非常敏銳的商業意識,並且又有記者採訪般的獨特眼光。
巴菲特一生引以為榮的投資華盛頓郵報事件,也是透過這種“採訪”作出的決策。
1993年10月27日,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發表演講時說,1973年他是以每股4美元的價格買入華盛頓郵報股票的。這意味著什麼呢?當時的華盛頓郵報並沒有外債和內債,這就意味著從企業內在價值看,它的股價應該在20美元左右;而實際上,直到1981年,它的股價才達到這個水平。
他說,那時候你如果問任何一位商業界人士,他們都會告訴你華盛頓郵報值4億美元。如果你要把這筆資產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拍賣出去(相當於每股4美元),哪怕凌晨2點都會有許多人來排隊競買。更何況,經營這家公司的管理層堅強有力,而他們自己也在其中佔有相當一部分資產份額。
經過這樣一番“採訪”和推理,巴菲特得出結論說:“這筆資產可以說是絕對安全的。即使是把自己的全部資產投入到其中,我也不會感到擔心。一點也不會擔心。”
【投資心法】股票投資的前期工作就像記者採訪,重要的是要能得到紮紮實實的第一手資料,並且具有獨特眼光。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投資決策,能夠有效避開投資誤區。
。 想看書來
成功的投資者會掌控情緒
你不需要成為一個火箭專家。投資並非智力遊戲,一個智商為160的人未必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投資策略】
巴菲特認為,股票投資切忌受人情緒干擾,從而導致錯誤決策。要想在長期投資中取得成功,智商並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智商高不如情商高,這一點已經越來越受人重視。
巴菲特說,他周圍的許多人智商都比他高,工作時間更長、更努力,但是他的特長是更理性,善於掌控情緒。他說,你必須能夠控制住自己,不讓情緒左右你的理智。保持理性,才能戰勝不理性的市場。我們沒有必要和別人比聰明,但卻有必要和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