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貨。在這裡,生產商就是“橋”,大大小小的經銷商包括中間商向廠家進貨,為廠家貢獻利潤,哪怕它的銷售價格比其他品牌高也必須買它的貨,這不得不付出的就是“過橋費”。
巴菲特認為,這種公司通常具有以下3個特徵:
首先,生產的產品使用率很高,卻很不耐用,品牌家喻戶曉。
為了滿足消費者需要,吸引消費者,這樣的產品每個經銷商都要維持基本庫存量,所以總的來說市場需求量很大。如果不是這樣,經銷商就會失去最終消費者,就會沒有生意。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這種產品有多種品牌,經銷商就會貨比三家,拼命尋找進價較低的品牌,以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如果只有一種品牌,那它就沒有選擇餘地,什麼樣的價格決策都只能由生產廠家說了算,這樣,生產企業的利潤就有了可靠保證。
這方面最典型的是可口可樂。大大小小的經銷商都必須採購可口可樂,並且保持一定庫存量。而市場上雖然有多種多樣的可樂飲料,卻都無法代替可口可樂。這就使得可口可樂的銷售量和銷售價格都能得到切實保證,能夠獲得很高的利潤率。這樣的產品銷售,市場競爭雖然激烈,但激烈的競爭主要表現在銷售商之間相互削價上,而根本無法動搖生產商所控制的批發價高低。
不難看出,由於這種產品的消費量大,又很不耐用,所以能夠保證預期利潤滾滾而來。投資這樣的股票,就能從中坐收漁利。
其次,傳播媒體在不斷說服消費者購買的同時,能夠提供重複性服務。
在巴菲特的概念中,電視、報紙、網站等傳播媒體是非常典型的收取“過橋費”的公司。由於它們為生產商做廣告,生產商透過廣告來說服消費者購買它的產品,這種需求是源源不斷的,這就使得傳播媒體能夠不斷向它們提供重複性服務。這源源不斷做出去的廣告、收取的廣告費,就是名副其實的“過橋費”。
生產商能否離開這種媒體傳播(這座橋)呢?不能。否則生產商就無法讓消費者知道並選擇它的產品,無法和競爭者展開競爭。所以,它哪怕再不情願,也不得不支付這樣的“過橋費”。
這方面比較典型的是《水牛城晚報》。一般來說,在一個大小適中的城市裡,都有一份而且只有一份當地報紙,這就使得這家報紙的獲利率很高,因為這是大小商家都要經過的唯一的一座橋。如果要再增加一座橋,兩家媒體的獲利收益馬上就會降到一般水平。《水牛城晚報》就是這樣。可是隻要另一家競爭者一旦退出,形成壟斷地位,剩下的這座橋收取的“過橋費”就又會滾滾而來。巴菲特當年集中投資首都/美國廣播公司,也是主要考慮到這一因素的。
最後,能夠提供一般消費者和企業持續需求的重複消費服務。
服務和商品一樣,當然也能提供收取“過橋費”的機會。巴菲特尤其注重這樣的公司,在他所投資的上市公司如信用卡服務公司、殺蟲服務公司、專業清潔公司、除草服務公司等,都是如此。
這方面最典型的是美國運通卡公司。消費者在使用這種信用卡時,髮卡公司會向使用信用卡的公司收取一定的刷卡費用;如果沒有在規定期限內繳納刷卡費用,還要收取一定的罰金。
容易看出,上述兩者都是“過橋費”的具體形式。刷卡人數越多,“過橋費”就收得越多,信用卡公司獲利水平就越高。
能夠提供這種持續、重複消費服務的“橋樑”,一般都是消費者不得不“經過”的。與此同時,它們依靠提供精良的服務,根據需要配備人員,一般不會有閒置人員和閒置裝置,也不需要投資太多用於研究、開發新品方面的費用,所以公司內在價值一般都很高。
【投資心法】每當從影視劇中聽到“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錢”時,總會讓人感覺毛骨悚然。可是當這種“強盜行徑”一旦合法化,投資收益就不但有保證,而且還很豐厚了。
當你懂得什麼時候見好就收時
恐懼和貪婪這兩種傳染性極強的流行病的突然爆發,在投資世界永遠會一再出現。這些流行病的發生時間卻難以預料。由它們引起的市場價格與價值的嚴重偏離,無論是持續時間還是偏離程度也同樣難以預測。因此,我們永遠不會試圖去預測恐懼和貪婪任何一種情形的降臨和離去。我們的目標是相當適度的:我們只是想在別人貪婪時恐懼,而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投資策略】
巴菲特認為,當投資者懂得什麼叫見好就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