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4 / 4)

,就到了賣出股票的好時機。他認為,股票價格不可能永遠高於其內在價值。當股價遠遠超出內在價值時,投資者要克服貪婪情緒,懂得什麼時候完美收場。

1966年對於巴菲特有限公司來說,又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功。無論是相對於道·瓊斯工業指數還是公司本身的發展業績,都創下了空前的業績回報記錄。當年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而該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卻高達,超出市場平均業績36個百分點。

巴菲特在1968年1月24日的一封信中又寫道:按照大多數人的標準,巴菲特有限公司在1967年的經營業績又是非常紅火的一年。當年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了19%,而巴菲特有限公司的經營業績則上升了,超出了原先他設想高於市場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的奮鬥目標。

他說,當年巴菲特有限公司的總收入為1938萬美元,即使發生嚴重通貨膨脹,也有足夠財力大量買入百事可樂股票。由於當年該公司賣出了一些長期持有的可流通股票,從而使得當年的稅前利潤達到2738萬美元。

在這一年,巴菲特有限公司透過所屬的2個控股公司(戴弗斯菲爾德零售公司和伯克希爾公司),又收購了另外2家公司,一家是戴弗斯菲爾德零售公司收購的聯合棉花商店(後來改為聯合零售商店),另一家是伯克希爾公司收購的國民保險公司及其附屬國民火災與海運保險公司。

按理說,形勢已經一片大好,巴菲特高興還來不及。可是作為一名理性投資者,他在這種大好形勢下卻感到一片憂慮,非常擔憂股票市場會因為投機因素過濃而崩盤。

巴菲特在1968年7月11日的一封信中指出,當時的股票市場無論是發起人,還是高階僱員、職業顧問、投資銀行家、股票投機者,幾乎所有人都能從中狠狠地賺到一大筆錢,可是他很擔憂這些行為隨時隨地會引發長期後果。

從1957年到1968年,道·瓊斯工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