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女護士拿來一塊白布,走過來遮蓋在畢自強仰躺直挺的身體上。
外科醫生走出手術室,摘下手套、帽子、口罩,回到值班室的桌前坐下,在診斷書上寫道:
畢自強,男,四十三歲,遭遇車禍,頭部因受到瞬間猛烈撞擊造成顱內大出血,送往我院後經搶救無效,已經死亡。時間是:二零零五年九月十五日夜裡二十三點四十五分。
已空無一人的外科手術室裡,只有逝者畢自強戴在右手腕上的那塊勞力士金錶,依然滴滴答答地在走個不停……
第一部 序言
第一部 初出茅廬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猶如握在手中的一枚硬幣,一面鐫刻著“物質”的紋理,一面閃耀著“精神”的光芒。不論失去了哪一面,都是無法想象的。如果那樣,我們的生活將成為畸形的人生,其結果也不能為自己所接受得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一章 名落孫山(之上)
一九八零年,初夏。
這是一所只有大門口的建築物而沒有圍牆的中學。在牆面被漆成乳白色的校門口上方,鑲嵌著七個斗大的紅色楷體字:南疆市第六中學
這所普通中學位於市西南角城郊結合處的地段,設在一個佔地面積很大的土嶺上。在市郊五一大道的中段,向北有一條不算寬敞而筆直的沙石土路,它大約有一、二百長的路程,盡頭處就是這所中學的校門。這裡的附近是星羅棋佈的工礦企業,故而這所中學的學生大多數來源於各個工廠裡的職工家庭,一小部分學生來源於街道居民區和市郊農村。
不論春夏秋冬,這裡都是一片翠綠色的景象。走進校門,放眼望去,寬大而空曠的學校操場四周環繞著鬱鬱蔥蔥的相思樹和鳳凰樹。在四個並列著的籃球場和一個足球場的旁邊,矗立著一棟白色的四層教學大樓,一共有二十四間教室。教學樓後面的樹林中整齊地排列著數棟紅磚紅瓦的平房,這是學校的辦公室和教職員工的宿舍區。在夏日陽光的照耀下,白色的大樓,綠色的樹冠,無人的操場,從遠處把這些景物疊加交匯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色彩明亮而寧靜的校園全景畫。
這天上午第四節課,高中二年級文科(1)班的同學們正在上語文課。坐在教室最後一排靠牆邊座位上的那個男生,名叫畢自強。他兩眼盯著講臺上的黑板,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課,握在右手裡的鋼筆不時地在紙上抄寫著。畢自強的同桌是一個戴著四百度近視眼鏡的男生,名叫葉叢文。此刻,他低著頭正在偷翻著一本擱在書桌抽屜裡的小說。
畢自強和他的同學們正面臨今年夏季即將到來的高考。他們所在的高二文科(1)班,一共有四十八位的同學。其中,三十位男同學,十八位女同學。班長兼副團支部書記廖明超,是一個好學上進、頭腦聰明的男生,由於平時學習刻苦用功,各科目的學習成績在班上總是數一數二。此男生具有出色的領導和組織才能,善於用言談與人溝通,很會處理人際關係,在同學們當中極有人緣。副班長兼任團支部書記吳燕玲,是一個外柔內剛、善於調控自己情緒的女生,雖然外表長得不算很漂亮,卻有一種清秀文靜的氣質。在班上,她的學習成績也是出類拔萃。班委會的其他成員還有:學習委員秦玉琴,文體委員劉雲峰,勞動委員何秋霖。此外,還有各學科課代表:政治課代表魏振國,語文課代表葉叢文,歷史課代表畢自強,地理課代表鄭紅軍,數學課代表黃月萍,英語課代表許蘭英。這些班委會成員當時是怎麼選舉出來的,現在已說不清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班委成員會這十一位同學的學習成績,都是全班同學公認的一流水平,是最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尖子”生。
第六中學雖然只是一所普通中學,但自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以來,每年的三百多名的高中畢業生,文、理科都會分別有五、六名應屆生考入高校,這樣的升學率,在市裡普通中學的排名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那時候,高校招生的比例只有應屆高中畢業生的百分之五左右,這使升大學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而殘酷,而參加高考在當時被戲稱之“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這個時期,第六中學的做法是:高中各年級分為文科類和理科類,並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集中為一個重點班,即所謂的“尖子班”,由最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負責授課,以保證學校的升學率。
“還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你們就要參加高考了。今天是我給你們上的最後一次作文講評課。”李祖明老師站在講臺上,環視著下面座位上的同學們,抑揚頓挫地說道:“不久前,一位叫潘曉的女青年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