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小說:南非鬥士曼德拉 作者:童舟

妮一下子驚呆了。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定會有人出來管管的。遺憾得很,整個飲食店沒有一個人動彈,黑人對此置若罔聞,而那個侍者的父母——這家白人店鋪的主人只是哈哈大笑。溫妮求助地看著父親,她多麼希望自己崇敬的父親出來幫助這家可憐的非洲人啊。可是,父親也一動沒動,儘管他的眼睛裡流露出某種受傷害的感情。這怎麼可能呢?一個老是教育自己要有正義感的老師,一個不斷教育自己要為民族服務的可愛父親,看到這種欺負人的惡行,竟然無動於衷?!這件事在溫妮的心裡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陰影。

母親死後,家境更為艱苦了。父親用以持家的仍是從開普教育局得到的那份微薄的工資,這僅僅相當於白人教師工資的一小部分。好在他有自己的菜園子,可以種一些作物。平時,溫妮和兄弟姐妹們一起到田間勞動和放牧,“我擠牛奶,照顧家裡的綿羊和山羊,收割莊稼,這就是我肌肉發達的原因。”由於自己可以收穫和養殖牛羊,溫妮一家的生活可以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三頓飯中,溫妮最喜歡晚餐,除了有酸奶和玉米糊之外,更誘人的是大家圍著柴火,聽著口含大煙斗的爺爺奶奶講過去的故事。

當溫妮13歲時,她的學業突然中止。那天,表情陰鬱的父親把她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孩子,你不能再讀6年級了。”“為什麼?爸爸,我不是學得很好嗎?”“我知道你是班上的尖子。但是,教育局來通知了,要我們立即撤消6年級這個班,理由是我們學校人數太多了。他們要把6年級轉到其他地方的中學去,我們學校以後最高只開到5年級。”溫妮對中途輟學的通知很是震驚,這意味著她失學了。但是,從小就養成的服從習慣,使她沒有再追問或爭論,那是沒有用的。從此,她開始在田地裡整日勞動。從耕地到收穫,從擠奶到放牧,樣樣都幹,很快她就成了一名農家好手。

然而,命運之神沒有虧待她。有一天,她的一個姐姐病了,被從學校送回家來。哥倫布很快就讓溫妮頂了這個空缺,溫妮高興極了。新的學校在恩東吉,離家很遠,爸爸就將溫妮安排在外公家住宿。在恩東吉學校的日子又一次證明了溫妮的能力。她剛一進校就參加了6年級的年終複習考試。由於毫無準備,她在72名考生中排位第58名。在隨後的兩個月裡,她刻苦攻讀。為了追上班裡的教學進度,她有時忙到深夜。當開普教育局舉辦6年級統考時,溫妮成了22名透過的考生之一,而當時的試題與白人學生的一樣。當她興高采烈地拿著初級證書回家時,她父親告訴她:約翰內斯堡的一所學院招收黑人學生進行社會服務訓練,這應該成為她今後的目標。

但是,要進入這所學院,每個學生都必須透過全南非統一實行的人學考試。為此,哥倫布決定將溫妮送到特蘭斯凱地區昆布的索伯裡中等學校。這是一所衛理會教會學校。儘管1954年以後由於班圖教育法的實施,很多這類學校都關閉了,但在當時,這種教會學校造就了一大批黑人解放運動的先驅。學費是昂貴的,而溫妮只能讀寄宿。當時不論黑人學生多麼聰明也沒有獎學金。但哥倫布為了讓溫妮深造,則不惜任何代價。溫妮的姐姐南希為了讓妹妹完成學業,決定自己回家務農,並定期將剝下的金合歡樹皮賣給人家,補貼溫妮。

溫妮在索伯裡讀書期間,正值曼德拉組織和領導蔑視運動。同學們誰也沒有見過曼德拉,但對他極其崇拜,有些女生甚至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敬慕之情。受這種遍佈全國的政治熱情的影響,索伯裡中等學校的學生決定罷課,以抗議惡劣的住宿條件和教學條件。而擔任總級長的溫妮處境尷尬。一方面,她十分同情學生們的要求,亦願意和同學們站在一起;另一方面,她深切地感到父親和南希為她的大學人學考試作了多少犧牲,而這場考試馬上就要開始了。經過仔細考慮,她宣佈自己不參與罷課。儘管在這種狀況下學習很易分心,但溫妮設法排除一切干擾,最後以優異的成績透過了大學人學資格考試。

在索伯裡中學學習期間,溫妮亦開始逐漸顯露出她的組織才能。一位中學同學是這樣回憶她的:

她被選為各年級學生的總級長,負責監督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的全體女生。當時,她沉默寡言、性格內向,但她的領導才華卻已初露端倪。我們成立了辯論俱樂部。她的出類拔草之處在於有辦法使同學們遵守紀律,形成一個集體。她學習成績優秀,又喜歡體育運動,網球打得特別棒,常常在烏姆塔塔體育節上獲獎。

1953年,溫妮來到約翰內斯堡從事社會工作的學習。學校社會工作的座右銘是“認識自己”。為了節省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