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南非鬥士曼德拉 作者:童舟

作品:南非鬥士曼德拉

作者:李安山

內容簡介: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是享譽全球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了推翻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他進行了長達50年(1944—199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鐵窗面壁28年(1962—1990年)。最終,從階下囚一躍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為新南非開創了一個民主統一的局面。

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使我得以承擔並完成這部傳記,但對曼德拉這個名字的熟悉和追蹤決非偶然。記得1987年5月在位於風景如畫的加拿大金斯敦的皇后大學召開的第16屆非洲學年會上,我和加拿大朋友菲利普·扎奇魯克漫步在千島湖邊,談論著南非正面臨的重大變革。當時,一場“釋放曼德拉”的運動正席捲全球。我們倆毫不懷疑曼德拉的釋放只是時間問題,但又不約而同地對曼德拉出獄後將面臨的艱鉅任務憂心忡忡:白人極右勢力的負隅頑抗,黑人民主力量的嚴重分歧,非國大國內派與國外派的可能分化,以及種族隔離制的沉重包袱。說實話,當時我們倆對南非政治演變的前景並不十分樂觀,擔心可能出現政治動亂。隨後七年的時間裡,我一邊在馬丁·克蘭教授的指導下準備自己的歷史學博士論文,一邊密切注視著南非局勢的發展。最後,終於在電視機上看到了曼德拉於1994年5月10日就職南非總統時激動人心的場景。

正文

前言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是享譽全球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了推翻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他進行了長達50年(1944—199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鐵窗面壁28年(1962—1990年)。最終,從階下囚一躍成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為新南非開創了一個民主統一的局面。

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使我得以承擔並完成這部傳記,但對曼德拉這個名字的熟悉和追蹤決非偶然。記得1987年5月在位於風景如畫的加拿大金斯敦的皇后大學召開的第16屆非洲學年會上,我和加拿大朋友菲利普·扎奇魯克漫步在千島湖邊,談論著南非正面臨的重大變革。當時,一場“釋放曼德拉”的運動正席捲全球。我們倆毫不懷疑曼德拉的釋放只是時間問題,但又不約而同地對曼德拉出獄後將面臨的艱鉅任務憂心忡忡:白人極右勢力的負隅頑抗,黑人民主力量的嚴重分歧,非國大國內派與國外派的可能分化,以及種族隔離制的沉重包袱。說實話,當時我們倆對南非政治演變的前景並不十分樂觀,擔心可能出現政治動亂。隨後七年的時間裡,我一邊在馬丁·克蘭教授的指導下準備自己的歷史學博士論文,一邊密切注視著南非局勢的發展。最後,終於在電視機上看到了曼德拉於1994年5月10日就職南非總統時激動人心的場景。

本書以傳記形式敘述了曼德拉的大半生,嚴格地說,是從他出生到1994年底。中國的傳記傳統源遠流長。自司馬遷開創紀傳體以來,傳記在中國正史中之地位時顯時微。《史記》130篇中,本紀、世家、列傳已佔112篇,而三者之共同點均為以人為主體而記事。西方對傳記的解釋為“人生之記錄”,傳記源於古希臘、羅馬。色諾芬①為其友人及導師蘇格拉底②所作的辯護詞即為當時最有名的傳記之一。一般認為,普魯塔奇為西方傳記之鼻祖,在《高貴的希臘人羅馬人的生活》中,他將希臘人與羅馬人成對比較,如軍事首領亞歷山大大帝和凱撒大帝,雄辯家德摩斯梯尼和西塞羅的傳記都是成對出現;其淵博學識和對崇高人物的理解同情使其傳記永世長存。

①色諾芬(約公元前430~約前355年),古希臘歷史學家,雅典人。蘇格拉底的弟子,著有《遠征記》、《希臘史》以及《蘇格拉底回憶錄》等。

②蘇格拉底(約公元前 469~前399年),古希臘哲學家。他宣傳宗教道德學說,認為哲學的目的在於教導人們過道德的生活。他的著名格言是:“我知道我一無所知。”他的學說主要靠同時代人記載而流傳至今。

中國文史不分家的學術傳統在傳記上表現甚為明顯,正史始終以傳記為主幹,延續千年。直至民初,始有人倡導“傳記文學”,對傳記特性的爭論自此始。或以其為文學分枝,或以其為歷史婢女。在西方,歧見更為混雜。英國史家奈米爾雖然承認傳記是“一門偉大的藝術”,但又認為這是“最容易的歷史形式”,並對傳記比其他歷史書籍更為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