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欲帥諸藩鎮入朝,勸吳王稱帝,將行,有疾,乃遣知詢奉表勸進,因留代知誥執政。知誥,草表欲求洪州節度使,俟旦上之,是夕,溫兇問至,乃止。知詢亟歸金陵。吳主贈溫齊王,諡曰忠武。
當初,徐溫的兒子行軍司馬、忠義節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詢認為他的哥哥徐知誥不是徐氏的兒子,曾多次請求代替他執掌吳國國政,徐溫說:“你們都不如他。”嚴可求以及行軍副使徐也屢次勸說徐溫讓徐知詢代替徐知誥,徐溫認為徐知誥孝順謹慎,不忍心讓徐知詢代替他。陳夫人說:“徐知誥是在我們貧窮時就收養了的,怎麼能夠富貴以後就拋棄他呢?”但嚴可求等仍然勸不說不已。徐溫打算率領諸藩鎮的官員入朝勸說吳王稱帝,將要出發時突然生病,於是就派遣徐知詢拿著奏表去勸吳王稱帝,因而留下代替徐知誥處理政事。徐知誥起草了奏表想請求出任洪州節度使,打算第二天早晨送上去,這天晚上,徐溫的死訊傳來,才沒有上表。徐知詢很快回到金陵。吳主贈徐溫為齊王,諡號叫忠武。
'16'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筠久疾,將佐請見,不許。副使符彥琳等疑其已死,恐左右有奸謀,請權交符印;筠怒,收彥琳及判官都指揮使下獄,誣以謀反。詔取彥等詣闕,按之無狀,釋之;徙筠為西都留守。
'16'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筠病了好長時間,將佐們請求相見,沒有得到允許。副使符彥林等懷疑他已經死去,害怕張筠的左右人員有陰謀,於是請求暫交符印。張筠知道後十分生氣,下令拘捕了符彥琳以及判官都指揮使等,並把他們送進監獄,以謀反來誣陷他們。後唐帝取符彥琳等上朝,經過核查後發現符彥琳沒有謀反的證據,就把他釋放了。調張筠為西都留守。
'17'癸卯,以保義節度使石敬瑭為宣武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
'17'癸卯(二十五日),任命保義節度使石敬瑭為宣武節度使,兼任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
'18'十一月,庚戌,吳王即皇帝位,追尊孝武王曰武皇帝,景王曰景皇帝,宣王曰宣皇帝。
'18'十一月,庚戌(初三),吳王即皇帝位,追尊孝武王為武皇帝,景王為景皇帝,宣王為宣皇帝。
'19'安重誨議伐吳,帝不從。
'19'安重誨商議想討伐吳國,後唐帝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20'甲子,吳大赦,改元乾貞。
'20'甲子(十七日),吳國實行大赦,改年號為乾貞。
丙子,吳主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后,以徐知詢為諸道副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侍中,加徐知誥都督中外諸軍事。
兩子(二十九日),吳主尊太妃王氏為皇太后。任命徐知詢為諸道副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侍中,加封徐知誥都督中外諸軍事。
'21'十二月,戊寅朔,孟知祥發民丁二十萬修成都城。
'21'十二月,戊寅朔(初一),孟知祥徵發二十萬民丁修建成都城。
'22'吳主立兄廬江公為常山王,弟鄱陽公澈為平原王,兄子南昌公珙為建安王。
'22'吳主立其兄廬江公楊為常山王,立其弟鄱陽公楊澈為平原王,立其兄的兒子南昌公楊為建安王。
'23'初,晉陽相者周玄豹嘗言帝貴不可言,帝即位,欲召詣闕;趙鳳曰:“玄豹言陛下當為天子,今已驗矣,無所復詢。若置之京師,則輕躁狂險之人必輻輳其門,爭問吉凶。自古術士妄言,致人族滅者多矣,非所以靖國家也。”帝乃就除光祿卿致仁,厚賜金帛而已。
'23'當初,晉陽有個會相面的人叫周玄豹,他曾經說後唐帝的相貌貴不可言,後唐帝即位之後,打算把他召到朝廷裡來。趙鳳說:“周玄豹曾經說過陛下當為天子,今天已經驗證,沒有必要再查詢他了。如果把他留在京師,那些輕舉妄動、性情暴躁、狂放不拘等危險人物就一定會聚集到他的門下,爭相詢問兇吉。自古以來那些巫祝占卜之流經常胡說八道,致使很多人全家被誅滅,這些人根本不能用來安定國家。”後唐帝任命他為光祿卿,並以此職退休,只賞給他很多金帛而已。
'24'中書舍人馬縞請用漢光武故事,七廟之外別立親廟;中書門下奏請如漢孝德、孝仁皇例,稱皇不稱帝,帝欲兼稱帝,群臣乃引德明、玄元、興聖皇帝例,皆立廟京師;帝令立於應州舊宅,自高祖考妣以下皆追諡曰皇帝、皇后,墓曰陵。
'24'中書舍人馬縞請求用漢光武時的典章制度,七廟之外另立一個親廟。中書門下上奏請求象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