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卻沒有法度;潞王對於治理行軍作戰很有經驗,將士希望升遷躋身富貴的,內心都願意歸附他。閔帝下詔派遣殿直楚匡祚拘捕亳州團練使李重吉,幽禁在宋州。洋王李從璋受命赴任,行至函谷關西,聽說鳳翔抗拒朝廷命令,便回來了。
'8'三月,安彥威與山南西道張虔釗、武定孫漢韶、彰義張從賓、靜難康福等五節度使奏合兵討鳳翔。漢韶,李存進之子也。
'8'三月,安彥威與山南西道張虔釗、武定孫漢韶、彰義張從賓、靜難康福等五鎮節度使上奏聯合討伐鳳翔。孫漢韶是李存進的兒子,李存進是李克用義子,本姓孫。
'9'乙卯,諸道兵大集於鳳翔城下攻之,克東西關城,城中死者甚眾。丙辰,復進攻城,期於必取。鳳翔城塹卑淺,守備俱乏,眾心危急,潞王登城泣謂外軍曰:“吾未冠從先帝百戰,出入生死,金創滿身,以立今日之社稷;汝曹從我,目睹其事。今朝廷信任讒臣,猜忌骨肉,我何罪而受誅乎!”因慟哭。聞者哀之。
'9'乙卯(十五日),諸道之兵會集在風翔城下大舉進攻,攻下了東、西城關,城裡人死亡的很多。丙辰(十六日),繼續進兵攻打城垣,一定要把城池攻取下來。鳳翔城垣塹壕低矮淺薄,守備器材都不足,兵眾和市民都感到很危急,李從珂登上城頭對城外進攻軍隊涕泣地說:“我從十幾歲就跟隨先帝經歷上百次戰鬥,出生入死,滿身創傷,建立了今日的天下;你們大家跟著我,親眼看到過那些事實。現在,朝廷相信和任用壞人,猜忌自家骨肉,我有什麼罪而受到誅伐啊!”因而痛哭不已,聽到的人都哀傷而同情他。
張虔釗性褊急,主攻城西南,以白刃驅士卒登城,士卒怒,大詬,反攻之,虔釗躍馬走免,楊思權因大呼曰:“大相公,吾主也。”遂帥諸軍解甲投兵,請降於潞王,自西門入,以幅紙進潞王曰:“願王克京城日,以臣為節度使,勿以為防、團。”潞王即書“思權可寧節度使”授之。王思同猶未之知,趣士卒登城,尹暉大呼曰:“城西軍已入城受賞矣。”眾皆棄甲投兵而降,其聲震地。日中,亂兵悉入,外軍亦潰,思同等六節度使皆遁去。潞王悉斂城中將吏士民之財以犒軍,至於鼎釜皆估直以給之。丁巳,王思同、藥彥稠等走至長安,西京副留守劉遂雍閉門不內,乃趣潼關。遂雍,之子也。
張虔釗性情偏激而急躁,他負責主攻城西南,用刀驅逼士兵登城,士兵發怒,大罵他,反身攻擊他,張虔釗趕忙騎馬逃逸,才免一死。楊思權因勢大聲喊著說:“大相公潞王,是我的君主。”便率領軍隊解去鎧甲,丟掉兵器,向潞王請降,他從西門進入,用一張紙遞給潞王說:“希望大王攻克京城的時候,派我當節度使,不要讓我當防禦、團練的職務。”李從珂立即寫了個“楊思權可任寧節度使”的字條給他。王思同還不知道這些情況,仍在督促士兵登城,尹暉大喊說:“城西的官軍已經入城接受賞賜了。”於是,兵眾都棄甲繳械投降,那聲音響的地動山搖。到了中午,亂兵都進了城,外面的軍隊也潰散了,王思同等六位節度使都逃跑了。潞王便把城中所有將吏士民的財物收集起來,用來犒勞軍隊,甚至連鍋釜等器皿都估價賞賜給軍隊。丁巳(十七日),王思同、藥彥稠等敗退到長安,西京副留守劉遂雍關上城門不接納,只得奔向潼關。劉遂雍是劉的兒子。
潞王建大將旗鼓,整眾而東,以孔目官虞城劉延朗為腹心。潞王始憂王思同等併力據長安拒守,至岐山,聞劉遂雍不內思同,甚喜,遣使慰撫之。遂雍悉出府庫之財於外,軍士前至者即給賞令過;比潞王至,前軍賞遍,皆不入城。庚申,潞王至長安,遂雍迎謁,率民財以充賞。
潞王李從珂設定了大將的旗鼓,整理兵眾而向東挺進,把孔目官虞城人劉延朗作為心腹。開始,潞王還擔心王思同等聯合力量佔據長安抗拒,到了岐山,聽說劉遂雍不接納王思同,高興極了,派人去慰問安撫。劉遂雍把府庫中的錢財全部取出來放在外邊,軍士先到的就發給賞金讓他過去;等到潞王到達時,前面的軍隊已經普遍得到賞贈,便都不入城騷擾。庚申(二十日),潞王來到長安,劉遂雍迎接拜見他,並聚斂民間資財來充當賞金。
是日,西面步軍都監王景從等自軍前奔還,中外大駭。帝不知所為,謂康義誠等曰:“先帝棄萬國,朕外守藩方,當是之時,為嗣者在諸公所取耳,朕實無心與人爭國。既承大業,年在幼衝,國事皆委諸公。朕於兄弟間不至榛梗,諸公以社稷大計見告,朕何敢違!軍興之初,皆自誇大,以為寇不足平;今事至於此,何方可以轉禍?朕欲自迎潞王,以大位讓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