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潞王既與朝廷猜阻,朝廷又命洋王從璋權知鳳翔。從璋性粗率樂禍,前代安重誨鎮河中,手殺之;潞王聞其來,尤惡之,欲拒命則兵弱糧少,不知所為,謀於將佐,皆曰:“主上富於春秋,政事出於朱、馮,大王功名震主,離鎮必無全理,不可受也。”王問觀察判官河馬胤孫曰:“今道過京師,當何向為便?”對曰:“君命召,不俟駕。臨喪赴鎮,又何疑焉!諸人兇謀,不可從也。”眾哂之。王乃移檄鄰道,言“朱弘昭等乘先帝疾亟,殺長立少,專制朝權,別疏骨肉,動搖藩垣,懼傾覆社稷。今從珂將入朝以清君側之惡,而力不能獨辦,願乞靈鄰藩以濟之。”
'5'後唐潞王李從珂已經與朝廷猜忌疏遠,朝廷又任命洋王李從璋暫主風翔事務。李從璋性情粗魯而且幸災樂禍,以前代替安重誨鎮守河中,親手槌殺安重誨;李從珂聽說要派他來接替自己,心裡尤其厭惡,想要拒絕朝廷的命令,卻兵弱糧少,不知怎麼辦為好,便同所屬將佐商議,眾人都說:“自從皇上年紀衰老以來,國家政事都操縱在朱弘昭、馮手中,大王您功高名大,震懾君主,離開鎮所必然不能保全自己。不能接受別人的替代。”李從珂詢問觀察判官河人馬胤孫說:“現在,我需要前往京師洛陽,應當朝哪個方向為好?”馬胤孫回答說:“君主有命相召,不能等待。您應該去京師參加先皇的葬禮,然後去太原的北都留守鎮所,又有什麼可猶豫的!大家給您出的是極壞主意,可不能聽從他們的意見。”大家都笑他不達時變,太迂闊。於是李從珂便向鄰近各道發出宣告文書,言稱:“朱弘昭等人,趁先帝患病嚴重之際,殺長立少,專擅朝廷大權,離間挑撥皇室骨肉,動搖藩鎮根基,深恐他們要傾覆唐室的江山社稷。現在,從珂即將入朝以清君側的壞人,而如此大事又不是獨力所能辦到,願意請求鄰藩各道支援,合力達到這個目的。”
潞王以西都留守王思同當東出之道,尤欲與之相結,遣推官郝詡、押牙朱廷義等相繼詣長安,說以利害,餌以美妓,不從則令就圖之。思同謂將吏曰:“於受明宗大恩,今與鳳翔同反,借使事成而榮,猶為一時之叛臣,況事敗而辱,流千古之醜跡乎!”遂執詡等,以狀聞。時潞王使者多為鄰道所執,不則依阿操兩端,惟隴州防禦使相里金傾心附之,遣判官薛文遇往來計事。金,幷州人也。
潞王李從珂認為西都長安留守王思同正處在從風翔東討洛陽的必經之路上,尤其希望和他相交結,便派遣推官郝詡、押牙朱廷等接連到長安去見王思同,向他說明利害,並饋贈美妓作誘餌,如果他不順從,便就地把他處置了。王思同對所屬將吏說:“我受過明宗皇帝的大恩,如果現在與鳳翔一起造反,即使事情成功而獲得榮耀,也還是關鍵時刻的叛臣,何況事敗而遭到辱罵,流下千古的醜惡遺蹟呢!”便把郝詡等拘繫起來,向朝廷作了報告。當時,潞王李從珂派出的使者大多被鄰道所拘留,沒有被拘留的就是依附了對方或腳採兩隻船,只有隴州防禦使相里金全心全意地依附順從於他,派判官薛文遇往來商議聯絡。相里金是幷州人。
朝廷議討鳳翔。康義誠不欲出外,恐失軍權,請以王思同為統帥,以羽林都指揮使侯益為行營馬步軍都虞候。益知軍情將變,辭不行;執政怒之,出為商州刺史。辛卯,以王思同為西面行營馬步軍都部署,前靜難節度使藥彥稠副之,前絳州刺史萇從簡為馬步都虞候,嚴衛步軍左廂指揮使尹暉、羽林指揮使楊思權等皆為偏裨。暉,魏州人也。
朝廷研究討伐鳳翔的事。康義誠不想調派在外邊,害怕丟了兵權,便奏請派王思同為統帥,任用羽林都指揮使侯益為行營馬步軍都虞候。侯益曉得軍情將要發生變故,推辭不肯成行;執政者惱怒,把他派出去任商州刺史。辛卯(二十一日),任用王思同為西面行營馬步軍都部署,前靜難節度使藥彥稠作他的副手,前絳州刺史萇從簡為馬步都虞候,嚴衛步軍左廂指揮使尹暉、羽林指揮使楊思權等都任為偏將。尹暉是魏州人。
'6'蜀主以中門使王處回為樞密使。
'6'蜀主孟知祥任用中門使王處回為樞密使。
'7'丁酉,加王思同同平章事,知鳳翔行府;以護國節度使安彥威為西面行營都監。思同雖有忠義之志,而御軍無法;潞王老於行陳,將士徼倖富貴者心皆向之。詔遣殿直楚匡祚執亳州團練使李重吉,幽於宋州。洋王從璋行至關西,聞鳳翔拒命而還。
'7'丁酉(二十七日),加封王思同為同平章事,主持鳳翔行府;任用護國節度使安彥威為西面行營都監。王思同雖然有忠義的志向,但是駕馭軍